何誠斌:閑得真味——讀李聲波散文集《把陽光裝在心里》
“其實回家的路并不遙遠啊……”聲波如此真情實感的文字,書中俯拾皆是,沒有至閑的心是寫不出來的,閑蘊純真,靜思人性。
魏莉:敬惜字紙
敬惜字紙,是有悠久傳統的,據說以前專門有人收集寫有文字的紙,集中到惜字亭焚化。紙灰也不隨意拋撒,要由流水沖走。人們通過敬惜字紙,來體現對文字的敬畏,對文化的尊重...
梁鴻鷹:人生的華章與文化的交響——讀孫禹《童話與水》《東方芭蕾花鼓燈》
孫禹以“人”的尺度構造自己的散文,他始終把發現人的真、人的復雜與人的能動性作為使命,在世事的變遷中反觀人物的命運,挖掘人物內心。
朱洪:把陽光裝在心里——李聲波散文集序
今年中秋節前后,聲波囑我為其文集寫一序,自然是勉力為之。先生有此文集行世,不知先生者,可以知這個世界,有聲波矣!知先生者,會如我一樣驚訝:啊,原來過去所知甚少,...
周芳:文友
彼時,我正在讀劉慶邦先生的短篇小說集,對這類現實主義作家,將生活的閱歷加以升華和提煉,很是佩服。經他一說,我也跟著積極推薦,讓他堅持自己的風格,寫自己熟悉的人事...
蘇天真:歷史之間的對話——讀劉統的《火種》
《火種》作為一部具有創新性、富于時代感的歷史專著,突破了傳統黨史、革命史著述的分期節點,服從于“尋路”這個創新主題,不僅與該書“尋找中國復興之路”的主題相映襯,...
潘小平:所遇皆美好,所得皆所愿
散文是一個作家精神上的整體抵達,散文難就難在這個整體抵達上,它考驗的不僅是作者的表達能力、審美能力,還考驗一個作者的思想能力和情感能力。
陳家萍:每一棵草木都含情——讀凌澤泉散文集《抒情的鄉村》
凌澤泉將一個節氣分明、農事繁忙的鄉村,真切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從新穎的角度,透過文字之美,再一次重新審視腳下的這方熱土,以及土地上叢生的一草一木
周芳:在回望中叩問生活真諦——讀張建春散文集《向陽草暖》
張建春先生是跨詩歌、散文、小說三界的作家。他寫散文,善用短句,整體篇幅也不長,頗有明清小品的美學意境——“幅短而神通,墨稀而旨永”。
岑杰:煙火里的清歡——童星《此間光陰》讀后碎語
《此間光陰》百余篇,看著極似寫給自己的獨白文字,就像錄下的昨日影像,有小歡喜,有小哀愁,有小感慨,也有小感悟,很有畫面感地再現了一個尋常小女人的細密屐跡與思痕。
葉運文:愛與詩結伴而行——致中國詩歌小鎮的詩友們
我們左沖右突猶豫彷徨 我們迂回曲折徘徊觀望 時快時慢不能自己 總想奪路而去 總在集聚力量 依然固執地朝著遠方流淌 一路坎坷十分艱辛 真的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也沒有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