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978年,中國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彈指一揮四十年,往事并不如煙。40年來,中國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建立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保持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國際地位不斷上升。 從“溫飽”到“小康”再到“全面小康”,改革開放40年來,安徽人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衣食住行各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安晚報今天特別推出了“徽煌之路——改革開放40周年安徽經濟發展巡禮”特刊。
【改革開放40周年】教育信息化“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改革開放40年,我省正邁進智慧教育2.0時代,教育信息化“隔空發力”,成了實現“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得力手段。[詳細]
【改革開放40周年】從“衣穿一冬”到“日有華服”
服裝歷來是潮流的眼珠,時尚的風向標。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著裝風格,反映了不同的審美習慣。俗話說“盛世有華服”,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輝煌成就,在老百姓的著裝習慣和潮流更替中表現得最為明顯。[詳細]
【改革開放40周年】從“吃得飽”到“吃得健康”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道出了吃的重要性。改革開放四十年,老百姓的餐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句話,過去是吃飽就行,現在是要吃得好,而且要吃得養生、吃得科學,主張八分飽,營養搭配均衡。[詳細]
【改革開放40周年】從“顛簸難行”到“貼地飛行”
高鐵四通八達,高速公路暢通無阻,共享單車緩解了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難題……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安徽交通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越來越通暢的交通系統,讓老百姓的出行更加順利快捷。[詳細]
【改革開放40周年】變大的合肥步入“全新時代”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合肥的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賦予城市建設管理者們新的使命和責任。正如合肥市城鄉建委副主任張超所說,“合肥城市大建設,不僅是建設內容發生變化,更是建設理念的更迭...[詳細]
【改革開放40周年】合肥:出城的路讓家越來越“近”
自2006年合肥大建設以來,合肥的城市面貌更是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2006年,合肥規劃建成區面積為224.6平方公里。去年底,這一數據已經擴展到461平方公里。十幾年間,合肥從曾經的江淮小邑蝶變為大湖名城...[詳細]
【改革開放40周年】 創新助力發展,科技改變生活
人工智能、量子通信、人造小太陽……改革開放40年來,我省科技創新取得輝煌成就。一批批科技精英前赴后繼,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助力合肥創新發展,也讓省城科技實力不斷增強。而很多科技創新的成果,也將改...[詳細]
【改革開放40周年】蜀山區城投為實體經濟注入“金融春雨”
作為區級投融資平臺,蜀山區城投公司始終以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融資擔保、小額貸款和典當服務優勢,打好金融協同增效組合拳,全力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為實體經濟注入“金融動力”...[詳細]
【改革開放40周年】合肥交通見證變遷(組圖)
從合肥第一路長江路,到合肥第一條高架金寨路高架,到合肥軌道交通第一條地鐵線路……幾十年來,合肥的城市交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行方式多樣化,使得城市居民的出行更加方便。[詳細]
【改革開放40周年】城市越來越好 住房越來越大
改革開放40年,合肥城鄉面貌發生巨變,合肥住房條件也不斷改善。合肥市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從1982年的3.7平方米提高到2017年的35.9平方米;住房形態也從“筒子樓”到“單元樓”再到“商品房”不斷升...[詳細]
【改革開放40周年】科技改變生活(組圖)
隨著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普及,高科技給我們的生活方式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移動支付、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醫療、無人駕駛、語音助手、人臉識別、虛擬聊天機器人……科技改變生活,科學改變未來,人工智能...[詳細]
【改革開放40周年】合肥天鵝湖變遷(組圖)
從剛開始修建時的一片爛泥地,到如今高樓林立的城市新標桿,合肥市政務區天鵝湖板塊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完成了從丑小鴨到白天鵝的蛻變,這也是合肥這座“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發展的縮影。[詳細]
【改革開放40周年】新理念新發展,美好霍邱展畫卷
霍邱縣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以脫貧攻堅為統攬,貫徹落實省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縣域發展穩中向好,一幅幸福美好霍邱的畫卷正徐徐展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