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高鐵四通八達,高速公路暢通無阻,共享單車緩解了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難題……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安徽交通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越來越通暢的交通系統,讓老百姓的出行更加順利快捷。
9月 11 日,杭黃鐵路全線聯調聯試工作正式開始,預計今年年底通 車。 許文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永泉/攝
高速鐵路
合肥到北京只要三個半小時
今年4月11日,最高時速達350公里的復興號首次從合肥發車,它將合肥到北京的時間提速半小時,過去四小時到北京,如今只需3個半小時,到上海最快則只需2小時。
合肥人魏飛經常去北京出差,“3個多小時就能到北京,實在太方便了!”他告訴記者,第一次去北京是 2004 年上大學,13 個小時,綠皮車,花了一夜;后來坐動車要4個多小時,現在高鐵提速越來越快,感覺挺自豪的!“以前第二天上班前一天晚上就要走;現在中午出發下午就能到,兩城奔波也不覺得累了。”
魏飛說,過去到北京是夕發朝至,現在乘坐 G30 高鐵 3 個半小時到北京,2 小時 13 分鐘到濟南,既不影響當日在合肥的辦公,也不影響第二天在北京、濟南的商務活動。“特別在周末,旅客周五下班后就可以搭乘G30到北京或濟南,無論是兩日游還是走親訪友,都更加方便。”
據了解,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以合肥為中心、以高速鐵路為骨架、以普通鐵路為基礎的現代鐵路網布局在安徽已經形成,在全國鐵路網中的樞紐地位已經確立。現在,安徽已經建成合寧、合武、京滬、合蚌、合福、寧安、鄭徐高速鐵路,淮北高鐵聯絡線,合肥鐵路樞紐南環線及南客站,貫通了京福南北大通道和滬漢蓉、沿江、陸橋東西大通道,全省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達到1430公里,高鐵占全省鐵路總里程三分之一。
另外,我省還正在開工建設合安、商合杭、鄭阜、杭黃、安九、皖贛擴能蕪宣段等快速鐵路,在建里程1112 公里。目前,以合肥為中心,聯通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福州、深圳(南昌)、成都(武漢)、西安(鄭州)等方向,“一縱四橫四聯”的高鐵網絡已經顯現。
公路交通
國省道早早和沙石路說再見
最近兩年,家住肥西花崗鎮葉崗村的陳國成不再為賣不掉自家地里的西瓜發愁了,因為2007年新修的村村通水泥路從他家門口通過,通過機動車15分鐘就能將西瓜運到集市上。即便是遇到陰雨天氣,西瓜也不會爛在地里運不出去。“還記得小時候去南京,奔波幾小時都到不了,后來十幾歲時候再去南京,那是上個世紀 90 年代初,合寧高速剛通車,水泥路面,雙向四車道,路中間的隔離也不似現在的樹木那樣高大,來往的基本都是客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在南京上班的劉女士回憶說。
記者了解到,1925 年,合肥有了首條公路——合(肥)蚌(埠)路,可直到1949年解放,合肥轄區內的公路建設仍無大的變化,公路上的車輛零零散散,在農村,馬車、人力車仍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甚至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合肥市區轄長豐縣的公路總里程也不超過700公里,無一條一級公路。落后的交通狀況不僅束縛了城市經濟發展的手腳,也束縛了人們的眼界。
時光荏苒,1995 年 11 月,安徽省第一條高速公路合寧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是全國最早建成的一條最長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高速公路。到了2007年,我省的國省道及重要縣道徹底告別沙石公路,由省會合肥向外幅射的國省道及重要縣道干線公路增至34條。
城市出行
地鐵和共享單車一起發力
我省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實現突破。合肥城市軌道交通1、2號線相繼開通運營,開啟了省會合肥的地鐵時代;3、4、5 號線建設加快推進,第三輪建設規劃正在積極報批。蕪湖市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和1 號線動工建設。淮南、馬鞍山兩市編制完成近期建設規劃,安慶、蚌埠、阜陽等市建設規劃正在積極推進,全省已形成加快 城 市 軌 道交通發展的態勢。
除了鐵路、公路,城市交通也是安徽人關心的出行問題。湯永平今年 31 歲,是合肥本地人,在一家共享單車企業工作,負責蜀山區的車輛運維,“我就生活在城市里,隨著城市發展越來越快,一直覺得道路越來越堵,共享單車能很好地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于是我也加入進來了。”
湯永平閑暇時候會跟同事們聊天,感觸這些年城市發展的迅速,“就拿共享單車來說,雖然出現只有短短幾年的時間,卻迅速發展成為了大家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希望能繼續完善,帶給城市居民更好的出行服務。”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