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1979年登臨黃山時發表“黃山談話”,拉開了黃山乃至整個中國旅游業發展的歷史大幕。忽如一夜春風來。安徽從一個旅游資源大省,實現了向旅游大省的跨越,旅游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而更為具象的,是一個個旅游行業的從業人員,在改革開放的40年里,他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瓜果蔬菜“上網”成暢銷旅游商品
楊荷云住在天柱山旁邊的山包新村,兒女都已經在外工作。因為總是閑不住,楊荷云和老伴在家種了很多蔬菜瓜果,老兩口根本吃不完。“以前這些吃不完的瓜果蔬菜只有眼睜睜地看著爛在地里,可惜了。”
游客在安徽天柱山風景區游覽。(資料圖)
天柱山的旅游發展對當地居民生活的帶動,于楊荷云而言,是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變化。楊荷云還是像往常一樣愛種菜,不一樣的是,這些瓜果蔬菜的“出口”變成了天柱山的游客,甚至是網上那些未曾謀面的人。
如今,每逢旅游旺季時,楊荷云就提著手工自制的農家剁椒、辣椒醬、豇豆干、蘿卜絲、山芋粉和紅薯干等土貨到三祖寺廣場叫賣,因為用料地道、風味鮮美,常常被游客搶購一空。
楊荷云還成了村里婦女致富的“領路人”。看到這些土貨如此暢銷,她便帶動村里的留守婦女大面積種植土辣椒、老品種蘿卜和紅薯,并開辦了剁椒廠。現在,楊大姐牌剁椒和紅薯干在旅游電商網上十分暢銷。
“沒人嫁”的窮地方變成香餑餑
東臨江浙滬、北枕皖江的宣城市旌德縣,是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核心區,縣域面積有904.8平方公里,總人口為15.2萬人。雖然風景好,但過去這里一窮二白,老百姓總靠砍樹賣錢,姑娘們也不太愿意嫁過來。
自從發展旅游以后,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如今旌德縣交通干線四通八達,緊鄰黃山、宣城市區,旌德縣已成為安徽省重要的旅游大縣,每年來此旅游的游客不計其數。當地村民也切身體會到了生活的變化。“現在我們這里的小伙子比其他地方娶媳婦更加容易,外地姑娘嫁過來干脆就不要彩禮,因為這里不僅風景好,而且賺錢更輕松。”旌德縣路西村村委書記黃曉本說。
天柱山茶莊竹海農家的儲老板和老公利用家里多余的房子做民宿和農家樂,生意不錯。一說起旅游改變村民命運的實例,她也快人快語:“以前這里不通公路,山上竹木運不出去,靠山吃不了山,人們都守著寶山受窮。古話講‘養女莫把天柱郎’,就是擔心姑娘嫁過去跟著吃苦受窮啊!”現在好了,天柱山發展旅游,山上風景如畫,交通四通八達,“別說農村姑娘,就是城市姑娘都愿意嫁過來呢,我就是潛山縣城人。”
旅游發展帶動村民發家致富
根據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研究,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帶動相關行業收入增加7元。旅游業每增加一個直接就業,可帶動4至8個間接就業。六安市霍山縣單龍寺鎮過去經濟條件很差,如今霍山縣大力發展旅游,農戶們紛紛開辦農家樂。經營好的每戶年均收入超過10萬元,剛剛起步的農家樂一年收入能夠達到四五萬元。來自潛山假日辦的統計顯示,天柱山及其周邊居民在景區開發之初年人均收入僅200元,現在人均年收入達2.46萬元,翻了百倍。從這組數字中不難看出,天柱山旅游業對當地經濟的拉動與輻射效應明顯。
40年前,黃山旅游還基本上處于沒有開發的狀態,一年游客僅有10多萬人次。40年來,安徽省在做好黃山旅游資源保護的基礎上,多管齊下,使黃山市旅游業不斷發展壯大,2017年接待游客超過6000萬人次。
僅以2014年開通的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而言,由于其連接了金寨縣、霍山縣的天堂寨、太陽鄉等15個景區以及7個紅色人文景點,盤活了當地的旅游資源,已帶動沿線50多萬村民吃上了“旅游飯”。
改革開放40年旅游強省成果豐碩
近年來,安徽圍繞“五個一批”建設工程這一總抓手,協調推進合肥都市圈休閑旅游區、大別山自然生態旅游區和皖北文化生態旅游區“三大板塊”加快發展。同時,充分發揮旅游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已帶動近30萬貧困群眾實現了脫貧致富。
現在,安徽旅游還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逐漸從依靠“門票經濟”,轉向全域旅游發展,為游客提供現代休閑娛樂式的旅游,對當地經濟帶動明顯。
改革開放40年來,安徽旅游業的發展變化可謂是翻天覆地。1979年,安徽的國內游客人數僅37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740萬元,旅游外匯收入33.1萬美元。到2017年底,安徽的國內游客人數已超過6.2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超過6000億元,旅游外匯收入近30億美元,旅游強省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 葛玉屏 高永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麗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