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黑板,一盒粉筆,講臺上站著一位老師,這是幾十年來我省課堂的模樣。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運用,黑板粉筆被網絡和PAD取代,老師不再局限在講臺這一個舞臺,開始走進屏幕。改革開放40年,我省正邁進智慧教育2.0時代,教育信息化“隔空發力”,成了實現“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得力手段。
從黑板粉筆走向信息化教育
金寨縣天堂寨同心小學是一所農村中心小學,下轄有7個教學點,每個教學點人數從2人到50人不等,2017 年10月份學校啟動智慧校園建設。秋季開學后,和往常一樣,早上7:40,三(3)班墻上和ipad一樣大小的智慧班牌上顯示著此刻的考勤信息,應打卡37人,已打卡26人。“每天每個學生進門前都要和上班族一樣打卡,系統會記錄下信息。如果到上課時間人沒有到齊,老師會從系統上發現是誰缺席,然后發送短信到其監護人手機上及時告知并詢問原因。”同心小學校長儲誠超告訴記者。
VR 智慧課堂前不久成功落地,意味著我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又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本報資料圖)
上午10 時,多媒體教室里,同學們正在和合肥南門小學的老師進行網上在線課堂互動。對農村學校來說,優質資源共享是智慧校園建設帶來的最大便利。“要把教學點所有教師配齊的話,人員成本太高,且因條件艱苦難以招到老師。英語、美術、音樂課也沒法開展,智慧校園實現了課堂上聲音、圖像同步傳輸。”儲誠超告訴記者,目前學校與合肥南門小學結對共建,南小老師可以給同心小學和教學點的孩子進行遠程授課。據悉,目前金寨縣所有學校班級班班通全覆蓋,200多個教學點在線課堂全覆蓋。近三年來,我省累計投入資金53 億元,促進全省中小學寬帶接入率由2011 年的53.5%提高到99.96%;校園網建有率99.86%;班級多媒體覆蓋率99.03%。
這么先進的教學設備,對于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卜陳村的退休教師葉連平來說這是以前無法想象的。今年91歲的葉連平2000年退休之后,他自費在當地辦起“留守兒童之家”。“我當教師的時候都是黑板和粉筆,試卷都是油印的。現在鄉村學校教室里都已經有大電視,孩子們可以跟著電視里的老師學習。”對于教育這四十年來的變化,葉連平感觸很深。以前農村孩子很多沒有讀完小學就出去打工了,不少孩子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后來學校實施免費入學,輟學的孩子明顯少了,農村孩子至少會讀到初中,義務教育階段的入學率大幅提高。再后來,中職教育逐漸普及,農村孩子即使考不上高中,也可以讀一所中專學校。這些年,他看到農村孩子一個個通過讀書走出了鄉村,走進了城市。看到了學校里破爛的低矮平房換成了三層教學樓,留守兒童們可以住校不必來回奔波上學,可以通過網絡與城市的老師一起上課,圖書室里的書籍讓學生們了解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在線課堂解決鄉村師資難題
“‘在線課堂’是我省近年來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農村學校來說,優質資源共享是教育信息化建設帶來的最大便利。”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十年來,安徽基礎教育尤其是鄉鎮基礎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更是極大地推進均衡教育的發展。
據介紹,在線課堂就是實現課堂上聲音、圖像同步傳輸,教師可以異地教學。同時,農村學校教師也可以通過觀摩“在線課堂”,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改變了以往優質資源無法傳到了薄弱學校和鄉村學校的困境。
據統計,我省近3年來累計投入資金53億元創新應用“在線課堂”教學模式,實現教學點全覆蓋,為全省4900個教學點開了36.67萬節課,涉及音樂、美術、英語、信息技術、思想品德等8個學科,33萬多名中小學生受益。按照平均每個教學點開設兩門以上課程計算,相當于補充9800名教師,有效破解教學點課程無法開啟開足和教師結構性缺編難題。
根據規劃,我省推進智慧學校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在2018 年全面啟動300 多所示范高中學校、各市條件具備的中小學校、以及開設在線課堂的鄉鎮中心學校(含教學點)作為首批智慧學校示范學校或實驗學校建設,并結合新課改新高考要求同步推進全省普通高中智慧學校建設。到2020 年全省50%以上中小學校進入智慧學校序列,2022年實現全覆蓋。
均衡教育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除了在線課堂和信息化,改革開放40年來,教育在各個方面也發生了變化。從2009年到2016年,我省持續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共投入700多億元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目前,全省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覆蓋率實現100%。在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總體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縣域內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差距進一步縮小,日趨均衡。為均衡更多優質資源,我省還嚴格招生管理,嚴控擇校行為;多年堅持80%示范高中招生指標均衡分配到初中制度;農民工隨遷子女做到同城同待遇,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達到80%。
近年來,我省成立資源開發和應用推廣中心,發揮兩平臺和數據庫為基層服務的能力,通過智慧校園、智慧課堂建設,改革學校的教學方式,提高學校教學效果、管理能力和教育質量。為保障特殊群體平等接受教育,我省督促各地采取隨班就讀、到特教學校就讀、送教上門等方式解決10289名未入學殘疾兒童少年就學,持續消除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障礙。同時通過多種途徑做好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張曉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