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師大美院學生勞動實踐課走進袁糧水稻研究院
5月15日,安師大美院大學生勞動實踐課,走進袁糧水稻研究院蕪湖基地,研究院院長二喬保健介紹了水稻研究院具體運營,水稻各品系,國家級區試項目等
河溜鎮:水稻育秧“印刷機”播種水稻好“豐景”
不遠處,工人們將苗盤整齊擺放在平整苗床里,再灑上專用營養液,這樣播種育秧就完成了,經過20多天,秧苗就可采用機械化插秧,從而實現“機播機插”的技術創新,為今年水稻...
省農科院水稻所所長羅志祥:安徽年育成水稻新品種100個以上
羅志祥說,安徽省是農業大省,也是糧食主產省,其中,水稻常年種植面積近3800萬畝,為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安徽水稻種業在全國居于前列,今年通過重大科技攻關和良種攻...
發展家庭農場 助力鄉村振興
又是一年春耕季,懷寧縣馬廟鎮石塘家庭農場日漸忙碌起來,農場負責人王寶林父子倆搶抓農時,組織人力、機械做好農作物田間管理工作,全力以赴打好春耕備耕“第一仗”。
肥西縣山南鎮:春耕來早 育秧正及時
肥西縣山南鎮繼續大力推進再生稻集中育秧,在山南鎮龍嘴村晨富農業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不誤農時搶抓先機,積極開展機械化育秧工作,讓科技助力水稻種植跑出“加速度”,為...
安徽廬江:集中育秧 助力春耕
3月21日,廬江縣郭河鎮廣寒村天壤水稻種植合作社的育秧工廠大棚里,農民正在給工廠化集中育秧的秧盤補水。當下,廬江縣春耕生產全面鋪開,農技部門及時指導家庭農場開始早...
水稻畝單產最高1148.2公斤!安農大再創新紀錄
10月16日,記者從安徽農業大學獲悉,該校建立的水稻品種瑋兩優8612綠色高效示范片121畝進行實割測產驗收,畝單產最高1148.2公斤,百畝平均畝單產1136.4公斤,創長江中下游...
合肥打造“種業之都” 環巢湖地區將加大推廣節水抗旱稻
9月28日,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辦的2022年全國節水抗旱稻現場觀摩與技術研討活動在合肥舉行。而志在打造“種業之都”的合肥,將熱情“擁抱”這一革命性的創新品種...
榜樣|廣德縣農科所副所長吳險峰:專耕水稻培育30年 汗水澆灌出良種好稻
吳險峰是安徽省宣城市廣德縣農科所副所長,高級農藝師,他的父親就從事著農業科研工作,1986年,高中畢業的他就跟隨父親的腳步,加入到水稻培育的事業中來,這一干就是36年...
“中國好人”吳險峰:把袁隆平院士當恩師趕赴長沙送別,牢記教導“要下得起田”
廣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吳險峰三十年前就認識了袁隆平院士,他們第一次見面時,袁老勉勵他的話,他至今都記得。因為試驗田相隔不遠,他們經常在海南三亞見面。在吳險峰...
安徽悼念者哽咽講述:擦干眼淚 繼續追隨袁隆平院士的夢想
在過去的12年里,來自安徽的張永玲往返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多次,向袁院士匯報工作,而這一次的匯報,卻化作無盡的淚水
平時喜歡下地 高齡仍在寫論文 安徽院士工作站及周圍人士追憶心中的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很多人都表達了心中的悼念。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袁隆平院士在安徽還有一個院士工作站,這些年袁老也一直牽掛...
權威人士辟謠:袁隆平院士去世消息不實
對于網傳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今天中午11時左右,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從接近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相關負責人士處獲悉,“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