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中國好人”吳險峰:把袁隆平院士當恩師趕赴長沙送別,牢記教導“要下得起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長期致力于雜交水稻研究的廣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吳險峰,三十年前就認識了袁隆平院士。他們第一次見面時,袁老勉勵他的話,他至今都記得。因為試驗田相隔不遠,他們經常在海南三亞見面。在吳險峰的心中,袁隆平院士是他的恩師。得知袁老去世后,吳險峰第二天便出發去往長沙。5月24日,他參加了袁隆平院士遺體送別儀式。

5月24日,吳險峰參加了袁隆平院士遺體送別儀式。

30多年前他們第一次相見

5月22日,得知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后,廣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吳險峰很難過,當天便決定去湖南長沙緬懷袁老。5月23日,他從廣德乘坐高鐵,經合肥轉車,6個小時后到達了長沙。5月24日上午,他和同行的安徽農科水稻所兩位領導到長沙明陽山殯儀館參加了袁隆平院士遺體送別儀式。“很多市民自發前來送別袁老,讓我非常感動。”吳險峰說。

吳險峰的父親吳讓祥是我國著名水稻育種專家,被譽為安徽省雜交水稻工作奠基人。他在上世紀70年代和袁隆平院士一起,率先在全國開展雜交水稻育種研究。在父親的影響下,水稻育種也成為了吳險峰的人生事業,他也因此結識袁隆平院士。

吳險峰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近距離與袁老交流是在1989年3月的海南三亞。“我們搞水稻育種每年11月份以后都會到海南去,我們和袁老的試驗田都在一個農場,隔得也不遠。”吳險峰說,那之前,他曾遠遠地看到過袁老,但沒有面對面交流過。那一次他有幸和袁老近距離接觸,“他很隨和親切,就像一個普通的老農。”吳險峰說,第一次見面,袁老就鼓勵他要認真干,要“下得起田”。

袁隆平院士在吳險峰的筆記本上寫下勉勵他的話。

“袁隆平院士是我的恩師”

此后,吳險峰經常能在海南遇到袁老。他還記得1991年4月的一天,他跟袁隆平院士匯報了廣德農科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后,袁老十分高興,還在吳險峰的筆記本上寫下“知識、汗水、靈感和機遇是從事科研工作的四要素”勉勵他的話。“這堅定了我的工作方向和目標,讓我受益終身。”吳險峰說,這個筆記本他至今都細心地保存著。

“袁隆平院士是我的恩師,我是在他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農業科技工作者。”30多年來,吳險峰長期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先后參與和主持育成多個水稻新品種通過審定。他主持選育的“廣兩優4號”雜交稻,已在國內大面積推廣種植。2019年2月,吳險峰入選“中國好人榜”。2020年11月,他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2020年11月30日,吳險峰與袁隆平院士最后一次見面合影。

吳險峰與袁隆平院士最后一次相見是2020年11月30日,那天袁老要趕去海南三亞試驗基地,在去機場前,兩人在袁老家門口合了影。

5月23日,吳險峰發文緬懷袁隆平院士。他說:“我將以袁隆平院士為榜樣,為雜交水稻事業薪火相傳貢獻力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  張大為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閱讀

平時喜歡下地 高齡仍在寫論文 安徽院士工作站及周圍人士追憶心中的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很多人都表達了心中的悼念。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袁隆平院士在安徽還有一個院士工作站,這些年袁老也一直牽掛著這里的雜交水稻研發和推廣。

安徽悼念者哽咽講述:擦干眼淚 繼續追隨袁隆平院士的夢想

在過去的12年里,來自安徽的張永玲往返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多次,向袁院士匯報工作,而這一次的匯報,卻化作無盡的淚水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和县| 静海县| 丰原市| 南平市| 高淳县| 荃湾区| 原阳县| 梧州市| 乌鲁木齐县| 武鸣县| 洞口县| 乐业县| 交城县| 吐鲁番市| 长宁县| 曲阳县| 南川市| 绵竹市| 偏关县| 永川市| 南江县| 宁安市| 汝城县| 林芝县| 航空| 松滋市| 蓝田县| 广宁县| 汶上县| 黄骅市| 安庆市| 祁连县| 荥经县| 东丽区| 扎囊县| 横峰县| 桃园市| 保定市| 吉林市| 云南省| 博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