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生態環境微信號消息,2019年9月23日,省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正式進駐淮南市開展督察工作。督察發現,淮南市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治理項目環境問題突出,項目治理過程中大量垃圾滲濾液未按要求處理、無防塵抑塵措施,施工企業無視環評要求、管理粗放、野蠻治理,監理單位形同虛設、監督管理流于形式。
基本情況
近年來,淮南市通過排查,共發現29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2017年淮南市啟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治理工作。淮南首創環境修復工程有限公司為淮南市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治理企業,負責對田集等10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進行治理,治理面積13余萬平米,垃圾總量達120余萬噸,投資規模約為2.17億元。督察組于10月2日、10日、16日三次檢查發現,采取異位搬遷方式治理的蔡洼、李咀孜、高皇、板橋4個堆放點已封場,田集垃圾堆放點正在施工。淮南首創環境修復工程有限公司在對5個異位搬遷的堆放點治理過程中,未按可研報告、環評報告、項目治理合同及工程設計等要求進行治理,存在諸多嚴重問題。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未按要求處理滲濾液,嚴重污染環境。
督察組對正在施工的田集垃圾堆放點暗訪發現,施工現場有大量的垃圾滲濾液,未做任何防滲措施,未按要求送至方案確定的八公山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置,滲濾液肆意流淌,部分滲濾液已被掩埋,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通過調閱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可研報告、環評報告及初步工程設計方案,以及現場調查淮南淮清環保有限公司、八公山污水處理廠等相關企業,問詢相關人員,發現淮南首創環境修復工程有限公司負責治理的蔡洼、李咀孜、高皇、板橋4個堆放點雖已封場,但也存在類似上述問題。每個堆放點有多則數十萬方少則數萬方的滲濾液,淮南首創環境修復工程有限公司均未按要求進行處理,大量垃圾滲濾液去向不明。
部分滲濾液被掩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施工現場隨處可見的垃圾滲濾液
(二)未按要求規范施工,現場臟亂不堪。
淮南首創環境修復工程有限公司在施工過程中,未按要求對施工區進行雨污分流、雨水導排工作,甚至將施工區的垃圾滲濾液、淋濾液導流入周邊水體;未對開挖工作面進行覆蓋,未按要求在雨天停止作業并鋪設防滲膜,以減少進入庫區的水量和垃圾滲濾液的產量;未對道路實施硬化,未建設車輛沖洗平臺,施工現場異味熏人,運輸車輛污垢不堪。
垃圾滲濾液、淋濾液流入地表水,進出口道路泥濘不堪,未硬化和設置沖洗平臺
開挖工作面未進行覆蓋,產生大量淋濾液
(三)未按要求對垃圾進行篩分,廢氣直接排放。
根據田集垃圾堆放點的治理方案,應對全部垃圾進行篩分,并建設廢氣處理系統。督察組暗訪發現,淮南首創環境修復工程有限公司僅在施工早期對部分垃圾進行了篩分,且未按要求建設全密閉負壓篩分車間,未建設廢氣處理設施。現場檢查時,篩分設備長期閑置,垃圾開挖后直接運至淮南淮清環保有限公司進行堆放。
篩分系統露天且長期閑置不用,未安裝廢氣處理設施
(四)未按要求對地表水進行污染治理,污水去向不明。
根據治理方案要求,淮南首創環境修復工程有限公司需將蔡洼、高皇、板橋3個垃圾堆放點周邊約3.8萬m3受污染的水體,通過槽罐車運至八公山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督察組調查發現,淮南首創環境修復工程有限公司未對周邊受污染水體進行治理,污水不知所向。同時,督察組對謝一礦垃圾堆放點旁兩個坑塘取樣監測,結果顯示均為劣五類,且位于堆放點下游的點位水質明顯劣于其他點位。
治理工程初步設計方案要求,需對受污染水體進行治理
謝一礦垃圾堆放點旁兩個自然坑塘,水質為劣五類
原因分析
(一)淮南首創環境修復工程有限公司履行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嚴重缺失。
淮南首創環境修復工程有限公司作為田集等非正規垃圾堆放點的治理單位,未按照可研報告、環評報告、治理項目合同及工程設計要求進行治理,且治理項目合同中,均含有垃圾篩分、垃圾滲濾液處置等費用,多則數千萬,少則數百萬,但淮南首創環境修復工程有限公司無視治理措施要求,違反環保法律法規,偷工減料,污染嚴重,致使環境造成難以修復的損害。
(二)廣東建設工程監理有限公司監管缺位,監理形同虛設。廣東建設工程監理有限公司負責對淮南市非正規垃圾堆放點的治理過程進行工程監理,對淮南首創環境修復工程有限公司負責的治理項目監管失職,治理項目的監理形同虛設,導致治理項目問題突出,環境污染嚴重。
(三)針對淮南市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治理項目嚴重污染環境問題,督察組將持續跟進,進一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進行處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