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小芹芽變身農民致富“銀娃娃”
芹菜是廬江縣農民廣為種植的傳統蔬菜,經過30多年不斷改良品種、創新工藝培育,當地農民成功發明用稻草、農膜輕型壓蓋種植法種出潔白如玉的芹芽。
五河縣申集鎮:蔬菜大棚走出致富帶頭人
近年來,五河縣申集鎮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依托資源稟賦優勢,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的作用,引導農戶發展高附加值產業,為產業興旺、強村富民注入新...
安徽地標農產品背后的故事 | 高聲杰:養旌德黃牛,“ 放牛娃” 闖出致富路
2016年,高聲杰看中家鄉旌德黃牛的前景,創立了旌德縣紅金山家庭養殖農場,專業養殖旌德黃牛,六年來,靠著拼搏與奮斗,闖出了一條致富路。
樅陽官埠橋鎮:走好致富產業路 繪就鄉村新畫卷
官埠橋鎮位于樅陽縣西部,山環水繞,襟江帶湖,物產豐富。橫跨白蕩湖、菜子湖兩大水系,區域面積104.31平方公里。近年來,官埠橋鎮加快推進鞏固 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
鄉村振興看安徽 | 無為市蜀山鎮關河村:找準“金鑰匙” 打開“致富鎖”
從“無集體資產、無經濟來源、無年輕勞動力”的三無村,到成為蕪湖市為數不多經營性收入占主導的村。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大山深處茶飄香,致富“一個不能少”
近年來,大灣村黨總支通過推動“茶產業+”產業扶貧、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大灣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曾經的金寨縣重點貧困村,到2020年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交出...
奮斗者·正青春| 男子返鄉創業帶動村民致富 志將歙茶推向全國
今年33歲的胡飛星是安徽省歙縣璜蔚村人,2014年,25歲的他接手父親創辦的茶廠,返鄉二次創業,成了村里最年輕的“茶人”。
沿著足跡看變化|金寨:大別山山核桃成了老區“致富果”
這家名叫富東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企業,立足產業,聯農帶農,帶領山區群眾發展山核桃和紅薯產業,將隱藏金寨深山多年無人問津的15萬畝野生大別山山核桃和一直未被開發利...
【皖美這五年】懷寧:小小藍莓果變身“致富果 ”
獨秀故里,藍莓之鄉。10月10日下午1點,“喜迎黨代會 皖美這五年”網絡主題活動第三小分隊來到安慶市懷寧縣藍莓基地,眼下,幾萬畝藍莓剛過豐收之季,余香猶存。
新春走基層|宿州埇橋區:小橡皮里的“大文章”
致富的“橡皮”茁壯成長,文具生產“變身”特色致富產業,帶領大批勞動群眾奔著小康的方向前進…早年間,家住洪廟村的呂麗和丈夫守著家里的十幾畝土地生活還算美滿,兩人起...
濉溪一對夫婦回鄉創業 養殖烏雞和金華豬年產值突破2千萬
在濉溪縣孫疃鎮大田村,有一位從外地嫁過來的農家女。她做過縫紉工、干過銷售、當過會計,卻也從未停下創業的腳步。如今,她成為了遠近聞名特色種養業能手和“巾幗創業之星...
泗縣: 小葡萄“打通”脫貧致富路
“今年葡萄長勢好,我家30 畝大棚葡萄,其中10 畝已經進入盛果期。按照目前行情,今年最少能掙10 萬。”泗縣丁湖鎮索灘村貧困戶荀虎正在整理葡萄支架,臉上掛滿了豐收的喜...
泗縣草溝鎮:幫扶有路子,拼出好日子
“今年承包了300 畝地,午季一共收了24 萬斤小麥,已經全部拉到了倉庫里。馬上就有連續降雨了,現在得搶抓時間把玉米種上,今年午季的任務就基本完成了。”張雷是泗縣草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