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一年中,最忙碌的春茶季剛剛結束,胡飛星也稍稍松了口氣,至少可以睡個安穩長覺了。今年33歲的胡飛星是安徽省歙縣璜蔚村人,2014年,25歲的他接手父親創辦的茶廠,返鄉二次創業,成了村里最年輕的“茶人”。這些年來,胡飛星積極挖掘當地茶文化歷史,引進科學管理模式,改進加工設備,提升茶葉品質,還研制出“璜蔚紅茶”新品,為當地茶業發展添加新渠道,助力當地茶農增收。
胡飛星查看鮮葉品質。
幾代人都做茶,他從小在茶葉堆里長大
胡飛星,出生于歙縣璜蔚古村,璜蔚屬歙縣三大烘青產區之一,陔源毛峰、街源烘青在明朝時已知名于世。古代,璜蔚以茶興街,享譽“江南第一茶市”,直到如今,這里很大一部分仍以采茶做茶為生。
他家就是如此,幾代都是茶人,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就是茶葉堆里長大的”。
胡飛星高中畢業后,沒能考上大學,便去江蘇工作了一年,后被父親“緊急召回”。“幫別人打工,還不如自己回來搞茶葉。”父親這么說。
那一年,胡飛星剛滿20歲,他聽從了父親的安排,在父親的指引下,他在天津開了兩家茶莊,主打黃山茶葉銷售。“當時也不懂,都聽父親的,我和他一起考察了山東、天津、北京這些市場,最后他選定天津開店,專攻北方市場。”
他說,此前,父親茶廠生產的干茶主要依賴茶商上門采購,在價格上沒有話語權,就賺一個“加工費”。后來,開了茶莊之后,慢慢開拓出了自己的銷售渠道,高峰期時,他在天津一共開設了4家茶莊,年銷量達十多萬斤。
胡飛星在收購鮮葉。
25歲返鄉創業,他成村里最年輕的“茶人”
那時候,胡飛星在北方市場跑銷售,父親在老家打理茶廠負責制茶,父親是他強有力又穩固的后方,但一個意外打破了平衡的局面。2014年,一場車禍奪走了胡飛星父親的生命。父親的突然離世,對胡飛星打擊很大,作為家中獨子,家庭與茶廠的重擔都一下子壓在了他的肩頭。
“父親走得急,什么話都沒有留下。”但胡飛星說,他明白,茶廠是父親一生的心血,也是他最大的牽掛,茶廠不能倒下。
從小在茶葉堆里長大,胡飛星明白一線做茶人的辛苦,尤其春茶季,不分白天黑夜地忙碌。不過,他沒有逃避和放棄,勇敢地挑起了父親留下的重擔。
胡飛星回到了家鄉,接手了父親的茶廠,走上了父親鋪下的“做茶”路。年僅25歲的胡飛星,成為當時村里最年輕的做茶人。
接棒后,胡飛星梳理了自己的做茶思路,他積極挖掘當地茶文化與歷史,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帶動當地茶農標準化生產,主動與茶機廠溝通,提出意見與建議,改進茶機來提升茶葉品質,通過一系列措施,做大做強本土茶品牌。
2015年,經胡飛星上報申請,父親創立的“蔚源”牌被安徽商業經濟學會認定為“安徽老字號”。歙縣“蔚源”茶葉專業合作社也被評為“示范社”。2016年,國家質量監督檢測檢疫總局核準“歙縣蔚源茶廠”使用“黃山毛峰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識等。
社員有序排隊賣鮮葉。
帶動村民科學種茶,志在將歙茶推向全國
胡飛星自己創業,還不忘帶動村民一起致富,如今,合作社已經吸納了300多戶茶農,他聘請專業人員給茶農培訓,從種植、采摘、管理等方面,助力茶農走上專業化道路。茶廠還吸收了村里30多名富余勞動力,帶動部分村民就業。除了自產自銷,胡飛星還收購當地其它散戶制作的干茶。甚至遇到一些小型茶廠滯銷的情況,胡飛星也鼎力支持,幫助拓展銷售渠道。2016年,胡飛星創新式地與電視媒體合作,用電視購物的形式,幫助茶農銷售干茶10多萬斤。
如今,胡飛星將自己的時間分成兩半,半年留在家鄉茶廠做茶,半年去天津打理茶莊,線上線下共同發力,拓展銷售。經過幾年的歷練,他已經獨立挑起了這門“茶”生意的大梁。
漸漸地,胡飛星發現,和他一樣,愿意回村做茶的年輕面孔增多了。其中,有兩個是他的發小同學,原先在外務工,這兩年也返鄉做茶,前期還向有經驗的胡飛星咨詢該怎么做好這門茶,胡飛星跟他們分享制茶工藝,共同探討銷售方式等。
扎根山村,專注做茶。2020年,胡飛星被認定為“街源烘青制作技藝”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成為了一名“青年匠人”。2021年,胡飛星還成功研制出璜蔚紅茶,為璜蔚茶業的發展增添新渠道。
胡飛星在做茶。
2019年,胡飛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此后,他還被當選為歙縣第十八屆人大代表。2021年,他踴躍提出助力歙縣茶業發展的建議,比如“建立黃山毛峰、徽州烘青核心保護區,打造品質示范基地,注重茶葉品牌宣傳意識,扶持老字號及優質新企業,借助旅游品牌優勢,發展徽茶特色觀光行業”等,助力歙茶振興,鄉村振興。
這一路走來,胡飛星直言,是父親創業創新的精神在激勵鞭策著他。“我還在上學時,父親就創立了‘蔚源’,他是我們黃山市農民創業帶頭人,這根接力棒現在到了我手上,我一定會做好它,把我們歙茶推向全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