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凈化治安環境,營造拒賭反賭的社會氛圍,近日,廣東珠海市公安機關組織開展社會治安“大掃除”和“日月貝”專項行動,依法打擊懲治賭博違法犯罪,對涉賭違法犯罪發起凌厲攻勢、重拳出擊,端掉以“三公”、打麻將、“跑得快”等形式進行賭博的多個窩點。(1月17日《珠江晚報》)
雖然各地對“賭資較大”的認定存在差異,但春節期間部分人所謂的娛樂活動,已經具有鮮明的賭博屬性。尤其是在一些農村地區,返鄉人員春節賭博成為一種陋習。賭資少則成百上千,多則上萬,返鄉者在外辛苦工作一年好不容易攢下的錢,輕易地在賭桌上揮霍一空,讓人痛心不已。
伴隨著社會變遷,財富成為社會評價的重要標準;社會流動的加速,讓人們在市場中擁有不同的生存生態。在不同地方打拼的返鄉者,為了在熟人面前塑造一種“混得好”“有本事”的形象,大肆進行炫耀性的符號消費。不論是貸款買好車,還是抽平時舍不得抽的好煙,抑或大幅度提升打牌打麻將的賭資標準,熟人之間難得的聚會,建構了一個又一個社會表現和社會競爭的舞臺。
農村春節賭博作為一種失范行為,源于村民經濟分化以及渴望走捷徑等不良社會心態。一方面,通過外出務工,部分打工者改善了經濟狀況,他們渴望通過炫耀性的符號消費來贏得“臉面”,提高自己在熟人面前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一些留守鄉村的人以及在外混得不盡如人意的人,將春節賭博作為“撈一把”的契機……在多種因素的推波助瀾下,農村春節賭博之風愈演愈烈。
利用春節的契機,約上三五親朋好友娛樂一下無可厚非——作為一種社交方式,這樣的娛樂有助于加深熟人之間的社會聯結。可是,一旦逾越了規則和界限,熟人之間的娛樂就會異化為賭博;賭博不僅損傷身心健康,也會讓一些人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財富迅速化為烏有,還會引發糾紛與沖突,導致一些社會矛盾。
物質的豐盈與精神的貧乏一旦聯手,人們就很容易滑向欲望的深淵。農村春節賭博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部分返鄉打工者精神世界的蒼白以及鄉村公共文化產品的缺失。一方面,返鄉者與其沉湎于賭博,還不如將有限的時間多花在陪伴家人上;另一方面,農村也需要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為返鄉者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撐。既對失范行為進行嚴懲,也為返鄉者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務,只有疏堵結合,農村春節賭博才會缺乏生存空間。
作者:楊朝清(2023年1月19日 新安晚報 2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