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蘇天真散文集《閱讀春天》出版在即,可喜可賀!
可賀者,是一本新書的問世,對一個寫作者而言,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事喜事;可喜者,是作者執著于散文的寫作,而且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這一點實屬不易。
中國是一個散文大國,散文在中國有著數千年的歷史,且其中的很長時期居于中心位置,并涌現出無數以散文名作傳世的大家。然而,近年來,散文的地位卻日益邊緣化,不太受人們重視。人們常說:散文易寫難工。這話本身就對散文充滿了誤解和偏見,讓人誤以為散文的門檻很低。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堅持散文寫作,并且努力在散文寫作中出新出彩的作家,尤其令人尊敬。
蘇天真就是這樣一位作家。對散文情有獨鐘的他,在繁重的新聞工作之余,多年來筆耕不輟,而且收獲頗豐,這本散文集就是他近年來創作成績的一次集中展示。本書的書名是《閱讀春天》,第一輯名為“閱讀春天”,第一篇散文也是《閱讀春天》,可見作者對春天的喜愛。
作品開篇,作者用蘸滿詩意的筆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春天的景象。古往今來,描寫春天的詩文多矣,可我們閱讀蘇天真筆下的春天,依然感到意趣盎然。春風蕩漾,小雨如酥,小草萌生,柳絲泛綠,梨白桃紅,薄霧蒙蒙,野鴨嬉戲,翠鳥聲聲。作者筆下的字句仿佛是跳躍著的,一幅春日勝景圖躍然眼前,讓人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機。
這樣的散文在書中比比皆是。從《閱讀春天》中,我們能夠感受到蘇天真對自然、對山水、對世間萬物充滿著愛。在他的筆下,有對四季風物的描摹,有對山水草木的歌詠,有對萬物生靈的吟唱。自古以來,自然山水向來為文人墨客所鐘愛,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吳均的《與朱元思書》,柳宗元的《小石潭記》,蘇東坡的《前后赤壁賦》,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等等,都是傳世千古的經典之作。蘇天真繼承了中國山水散文的這一傳統。在這本書里,絕大多數作品都是以山水草木為寫作題材。他在作品中深情地寫道:“我時常會在村邊地頭向草木行注目禮。你能想象,沒有草木的村莊是啥模樣?反正我一踏進故鄉龍橋鎮的泥土,呼吸的全是草木的味。草木裝飾村莊和莊稼,農人和草木有著與生俱來的復雜感情……”(《草木記》)
作者對山水草木寄予深情,對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對生他養他的父老鄉親更是如此。當他寫到故鄉、寫到童年、寫到親人時,那種深厚的感情溢于言表。在《致敬父親》中,他為我們講述了他的父親——一位年輕的志愿軍戰士壯懷激烈、保家衛國的英勇故事;《村莊往事》寫的是一位身有殘疾心地善良的鄉村醫生的故事;外公的故事很平常,但他的鄉紳形象卻鮮明生動,躍然紙上:“外公長年穿著家紡藍卡其衣裳,但頗為清爽。弱弱的面頰,頭發花白,一介書生卻學識過人。私塾時練一手好字,逢年過節,求字的鄉親絡繹不絕,貼紙墨不算,經常還要搭上伙食。舅舅們偶爾埋怨幾句,他從不生氣,也不拌嘴,只是傻傻地笑。”(《外公》)
在《閱讀春天》一書中,寫人的篇目不算很多,但每篇均飽含深情,尤其是作家對老師的感激與懷念之情,令人感動?!跋壬俏淮馊坏娜逭撸貋砩匈|抑淫,不事張揚,不居浮華。我想,一個人使人畏懼、害怕并不難,可是,讓人敬重你卻并非易事,他的人格和他的作品一樣,無論是為人還是為文,先生都是我的標桿,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粕缴n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谖倚闹?,先生的風范足以配得上這十六個字?!保ā稇浂鲙熢S有為先生》)“先生之于我,是永遠不變的溫柔敦厚,慈祥愷悌;先生心有良知璞玉,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保ā恫芟壬罚┕湃嗽疲骸敖泿熞浊?,人師難得。”從作家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一個好的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多么深遠。作家用文字回憶老師,實際上也是在傳承老師的精神。
讀蘇天真的散文,一個突出的感受就是“真”:內容真實,感情真摯,態度真誠,這是每一位散文作家都應有的寫作態度。只有把心交給讀者,才能贏得讀者的心。
《閱讀春天》是作家蘇天真的心血之作,我感動于他對散文的熱愛和執著,寫下這點粗淺的閱讀感受,權代序言。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