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小時,父母家住一樓,門前有一個不大的院子。不知何時起,院子的角落種了一棵梔子花樹。每當花開季節,一朵朵,一簇簇,滿株耀眼的潔白,在綠葉叢中輕盈舞動,那馨香,滿院流淌。父親除了愛書香,也愛花香,比如,百花中他喜歡臘梅、茉莉、梔子花、菊花、金銀花……這讓他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小小的樂趣。而這棵梔子花是父親的最愛,他會鉆研花的習性,精心培育。梔子花開的時候,父親會小心摘下幾朵裝進我的書包,讓我帶一身芳香去上學,弟弟們都沒有過這個待遇。我們姐弟也經常圍著這棵梔子花樹嬉笑追逐,惹得父親嗔怪,生怕我們碰折了花枝。貧乏的生活,因為有了這一院花香而倍感溫馨。
一年又一年,梔子花樹在父親的照料下枝繁葉茂,花朵也愈開愈多。到底開多少,我也沒細數過。父親跟我說,最高峰200多朵競相齊放,引來親朋好友駐足觀賞。那陣勢那花香,至今令人難忘。父親對這棵梔子花樹格外上心,一有空就見他在院子里圍著花樹轉悠。它缺水了,少肥了,或長蟲了,他都會第一時間觀察到,然后趕緊補救。父親在家基本不做家務,下了班就開始舞文弄墨,或者侍弄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尤其是這棵梔子花樹,成了他心頭的最愛,家務事全靠母親里里外外辛苦操持。我想,這可能也是母親一輩子不喜歡花草的原因,母親只能遷怒于花草。
后來,我有了自己的小家。每次梔子花開時節回娘家,都會第一時間沖到院子里嗅個夠。父親見他的三個孩子里屬我跟他一樣最愛花,心里特別高興,每次會在我臨走時,到院子里摘下開得最美的梔子花,讓我帶回家,放在淺淺的清水里養著。我聞著花香,感受著濃濃父愛。
因受一樓潮濕困擾,母親在單位分房子的時候,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三樓。這樣在搬家的時候,父親只能把這棵碩大的梔子花樹挖給了我。可是喜歡花和養花是兩碼事,彼時的我正處于辭去公職后的創業初期,除了忙工作還要忙孩子,哪有時間養花啊!于是,我就偷偷把這棵梔子花樹送給了一個家住一樓且有院子的好朋友,并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養好它。記得每次回娘家,父親想起梔子花時都會問其下落,我支支吾吾語焉不詳。繼而我又向朋友追問花的下落,朋友回答,花樹實在太大了,便把它移栽到小區的空地上去了。我聽罷大吃一驚,等我急急忙忙趕去想追回時,為時已晚,這棵梔子花樹已“香魂一縷隨風散”。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也前赴后繼地開始喜歡種梔子花,喜歡它的潔白樸實,喜歡它濃濃的花香。我在郊區和市區的兩處房子,一個有院子,一個有著大大的露臺,我在每個住處都種上了數株梔子花。但奇怪的是,無論我怎樣用心用力,都再也沒有當年的那棵帶給我的震撼。我種的這些梔子花不是葉子越長越稀,就是花朵越來越少,有的干脆被青蟲把葉子啃得精光,只剩下品相難看的枝條。它們像一起約好了似的,春天一到,稀稀拉拉地有一朵沒一朵地開著,無精打采,再也開不出當年一樹怒放幾百朵的氣勢。即使這樣,我還是固執地喜歡養。這不,近日谷雨,院子里有一株梔子花已經含苞待放,我每天清晨上班前都去跟它打個招呼,但見它碧綠的外緣裹著雪白的花蕾,瑩白如玉,雅淡質樸。淡淡香味,在陽光中彌漫開來,愈發勾起我的回憶。
父親走后好多年,我的夢里更是無數次出現那個小院和那棵梔子花樹,它們時常飄過我的夢境,帶給我短暫的歡愉。
一陣清風吹過,隱隱飄來梔子花香,瞬間覺得神清氣爽。我喜歡這味道,因為它是父親的味道。我不去看,都知道他在,一直都在……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