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住在老舊小區的一樓。
所在樓宇建于上世紀90年代初,一共六層,一樓有那時標配的院子,用鐵欄桿隔著。樓宇建成入住后,一樓的住戶不約而同地在院子里打了井,讓地下水自由地流入井中,既可以澆澆院子里的花或是菜,也可以沖洗小院的地面。
結婚后住過來時,婆婆一直為院子里有口井而有些得意:日常的洗洗涮涮,不論是洗菜還是洗衣,都可以在院子里解決。家里在井的旁邊砌了個水磨石的水池,用井水洗涮,不僅冬暖夏涼的水溫令人舒服,還有寬敞的地方。相比在狹小的廚房或是衛生間里操作,院子里的操作空間顯然更加“廣闊”。
日子不緊不慢地過著,我也逐漸適應了在院子里涮洗。除了春夏季節蚊子多得令人招架不住,其他都挺好。井里的水仿佛取之不竭,只有在年終大掃除時,才會顯得有些不足:取井水的桶繩要放得略長些,才能打到足夠的水。
兩年前,院子里啟動了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改造的主要內容包括:路面硬化,將之前公共區域的草地或花園,改造為停車場地;道路拓寬,鏟除十余年前鋪設的瀝青路面,再行重鋪;雨污分離,將院子內的雨水管道和地下排水管道重新鋪設;樓宇外立面改造,將樓宇外墻全部改噴成真石漆……
小區改造完成后,正值冬季。室外還比較寒冷,我也很少去家里的院子,更談不上去打井水了。直到春末夏初,我到院子里刷鞋,突然發現:井里的水變得深了,打井水的繩子得放到底,即距井口約2米處才能打到水。我來這里住了有十余年,之前都只需放1.5米左右的井繩,就可以打到水了。也許是因為雨下得少了?我默默地想著。
夏天過去了,秋天也結束了。到了冬天,突然發現,井里的水少得可憐:把井繩放到最長,打上來的井水也僅能鋪滿桶底。這要是刷雙鞋,還得打到何時啊?我從屋里拎了自來水到院子里繼續刷那僅潮了底邊的鞋子,畢竟在院子里干活要比在屋里的場地寬敞多了。
看到在院子里晾著刷凈的鞋子,婆婆好奇地問:你是怎么打到水的?我只好說,我從家里拎的自來水。原來,婆婆也是一直沒有打到井水。她說,現在如果在院子洗青菜,要打三次才能勉強湊夠一盆水。這是為什么呢?這時,先生分析道,小區里做道路硬化,把原來的綠地都進行了改造:清除花草,除去浮泥、鋪上水泥,再鋪上行道磚或是瀝青。以我們所住的院子附近為例,原先都是綠地,現在只有小院里的幾十個平方,還有裸露的土地。加之雨污分離,之前可以通過泥土進入地下儲存的水,都被引入了下水道。所以,井里的水越來越“稀罕”了。
從沒想到,環保與我們的距離如此之近。院子里的井水,是否只會越來越難打了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