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安徽有401.5萬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實際需求人群約占全省總人口的30%,如何讓他們的出行更加便利?這是安徽省人大代表、省殘聯黨組書記高莉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在她看來,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殘疾人、老年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的重要條件,關愛殘疾人,構筑無障礙城市,已經成為城市現代化及構建平等、友愛、相互尊重社會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人代會上,她帶來了“關于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建議,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建立常態化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分析研判,形成工作合力,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一項普惠性民生工程。
“加強無障礙設施建設,是保障弱勢群體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的必要條件。”高莉告訴記者,目前我省黃山市、合肥市、淮北市、銅陵市、馬鞍山市分別創建全國無障礙建設示范市。
根據安徽省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安徽省有401.5萬殘疾人。根據安徽省老齡辦提供的數據,目前安徽省60周歲以上老年人1172萬人,占總人口18.41%。此外還有大量的傷病人、兒童和其他有特殊需求的社會群體。“所以說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普惠性、通用性、必要性的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高莉坦言,無障礙設施被占用甚至被破壞的消息屢見不鮮,暴露出相關無障礙法規缺乏執行力的問題,限制了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的落實和推廣。”
建議:建立無障礙環境建設聯席會議制度
針對無障礙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高莉進行了一系列的調研。“一是重建設,輕維護;二是重設計,輕施工;三是重硬件,輕軟件。”高莉直言,城市建設中注重了無障礙設施的建設,但缺少后期的維護,許多設施出現了老化、殘缺,無法使用等情況。在無障礙設施建設中,有設計、依標準,但在施工中不規范、不標準,技術交底不到位等問題較突出。無障礙環境建設,一方面是硬環境的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是關心、支持、服務殘疾人等困難群體的軟環境建設。大部分地區有無障礙設施,但卻沒有形成殘疾人無障礙出行的軟環境,缺乏社會的關愛、支持、鼓勵。四是重檢查,輕應用。無障礙設施的建設,目的是為困難群體提供便利條件,解決無障礙出行,但在實際中因無障礙設施使用不多,頻次不大,導致建設方建設無障礙設施實用性不強,需要更便利、更安全地考慮殘疾人等困難群體生活工作特殊需求。
針對存在的問題,高莉建議,建立無障礙環境建設聯席會議制度。無障礙環境建設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也是政府相關部門職責所在,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發展改革、民政、殘聯、老齡等部門要充分發揮作用,建立常態化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分析研判,形成工作合力,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
同時,要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宣傳。通過多種形式、多種載體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宣傳,普及無障礙知識,提高無障礙意識,擴大無障礙效應,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良好氛圍。同時,組織殘疾人、老年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等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體驗活動,了解無障礙環境建設情況,提高公眾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認識。
“我們還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設施和市政道路要嚴格按照標準檢查驗收。對已建成的無障礙設施,要明確相應的部門及時進行管理和維護。對沒有無障礙設施或無障礙設施不合格的公共設施和市政道路,要制定改造計劃,按照計劃實施無障礙改造。”高莉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徐琪琪 余康生 葉曉
編輯:彭玲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