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近日,合肥新橋國際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T2航站樓建設現場,500余名建設者正冒著酷暑奮戰作業,登高作業車、吊機忙碌不停,一派火熱繁忙的景象。大皖新聞記者現場感受到,這座約37萬平方米的“超級工程”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拔節生長,主體結構日益清晰。
航站樓進入精裝修施工
T2航站樓航拍圖
站在施工平臺上環顧四周,T2航站樓宏大的“雙港灣+雙L”構型已具雛形,其規模是現有T1航站樓的3.4倍。走入T2航站樓內部,值機島建設已開啟并初具雛形,樓內精裝修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據現場工程負責人介紹,當前航站樓混凝土主體結構已全部完成,鋼結構屋蓋也已順利合攏,標志著建筑主體“筋骨”已基本搭建完畢。“航站樓二次結構施工已經完成,金屬屋面、幕墻工程正在收尾,現在正在進行登機橋的吊裝和焊接,然后進行公共區域的精裝修。”
向上看,金屬屋面和幕墻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登機橋施工穩步推進。向下看,機電設備安裝及管線鋪設完成過半,非公共區的裝修已全面鋪開。今年3月進場的公共區的精裝修隊伍,正全力進行樣板段施工和基層處理,未來航站樓內部空間的精致輪廓正一點點打磨成型。
“預計2026年3月精裝修完工,2026年6月能夠竣工交付。”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建設指揮部航站區工程部工作人員胡鑫輝告訴記者。
T2航站樓進入精裝修階段
綜合交通中心主體結構完成
與T2航站樓緊密相連的綜合交通中心(GTC)項目,同樣是氣勢恢宏。這里是安徽目前在建公共建筑單體中,地下建筑體積最大、基坑最深的工程。記者深入現場看到,這座總建筑面積約33萬平方米的龐然大物,主體結構施工已經完成。
工人們正在巨大的穹頂之下,進行幕墻安裝、金屬屋面鋪設及精裝修施工。作為全省首個集航空、高鐵、地鐵等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的“空地軌”大型綜合樞紐,該項目結構共分為地上一層,地下三層。其中,規劃城際鐵路線分布在地下三層,城市軌道位于地下一層、二層,綜合交通中心則貫穿地上地下,為旅客提供多種交通方式的便捷換乘,同時還將配套旅客過夜用房、多功能廳等輔助功能區。GTC建成后,旅客將在此實現高效、無縫的換乘體驗。
環繞航站區的道路及配套工程也在同步快速推進。連接T2航站樓的重要通道——樓前高架橋施工現場,巨大的箱梁已架設完成7聯(共9聯),工人們正在大面積進行高架橋上部結構的施工。地下通道工程則已基本完工,為未來機場內部的高效交通奠定了堅實基礎。
滿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
T2航站樓效果圖
據了解,在建筑風格上,T2航站樓力求打造既有現代氣息,又有徽派特色的建筑風格。未來,旅客走進T2航站樓,既能感受到現代建筑的科技與時尚感,也能品味徽派文化韻味,實現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T2航站樓不僅層次豐富,更在功能上進行了精細的劃分。分為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建筑,南北總長約1380米。其中,南、北兩側指廊寬42米為國內候機指廊,中指廊寬54米為國際候機指廊。地下一層巧妙地連接了軌道交通換乘通道,為旅客提供了無縫換乘的體驗。地上各層則分別承擔著不同的功能,如國際到達大廳、行李分揀大廳、國際到港夾層等,使得旅客能夠便捷地完成各項行程。
根據規劃,T2航站樓建成投入運行后,將同時承擔國內、國際旅客進出港業務,可滿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5萬噸、飛機起降30.5萬架次的發展需求。項目建成后,助力構建合肥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 ,推動合肥形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格局,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通訊員 方明楊 管大龍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