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發展黃梅戲藝術,必須十分重視黃梅戲人才的培養和保護,必須依靠人才不斷打造經典作品,靠人才和作品把黃梅戲藝術不斷推向新的階段、新的高度。”1月27日,安徽省人大代表王琴接受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采訪時表示,為發展黃梅戲藝術,她將提出必須十分重視黃梅戲人才的培養和保護的建議。
黃梅戲是五大劇種之一,在全國、東南亞乃至全世界都有較大影響,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稱贊黃梅戲為“中國的鄉村音樂”,誕生了《天仙配》、《女附馬》等一批經典作品,黃梅戲的發展史昭示我們,發展黃梅戲藝術,必須十分重視黃梅戲人才的培養和保護,必須依靠人才不斷打造經典作品,靠人才和作品把黃梅戲藝術不斷推向新的階段、新的高度。而為加快黃梅戲人才培養,王琴認為必須認真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要進一步加強黃梅戲專業基礎教育
黃梅戲學校要通過各種形式發現、動員、招收條件好的生源,不能單純從辦學規模考慮一味追求數量,忽視生源質量。黃梅戲學校、黃梅戲專業培訓機構、黃梅戲專業劇團和基層中小學要加強溝通、信息共享,發現和多招條件好的苗子。2017年王琴帶隊到懷寧、潛山、宿松、東至等地中小學挑選了20多個苗子,采取定向培養的形式選招到安慶黃梅戲學校學習,經常給他們吃“小灶”,強化唱腔和基本功訓練,目前已基本形成比較優秀的新生力量。王琴認為,我們要源源不斷地為黃梅戲劇團提供優秀人才,使專業劇團在隊伍建設方面形成梯級發展、層出不窮的格局。
專業劇團要有意識地加強對青年演員的鍛煉、培養
特別是要有意識地為他們創造主要大戲和新創劇目的機會,在舞臺上摸爬滾打、揣摩體驗,不僅在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等外在形式上錘練提高,而且要特別注意啟發他們與劇中人物同悲同喜的心靈體驗。這方面,我們黃梅戲藝術劇院精心打造《玉天仙》、《薛郎歸》、《香如故》等小劇場黃梅戲,不僅守正創新,體現了“小劇場、大情懷、正能量”的特色,而且投入少,是劇團培養和打造青年演員的好載體,這條路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此外,要積極探索在劇團內部乃至戲劇界弘揚和發展師承關系,更好地幫助年輕人成長。在中央和省、市領導倡導、支持下,王琴拜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黃新德為師,師父把他多年積累的表演心得傳授給她,指導她“詞要準著念、腔要柔著唱、情要真地投、勁要巧著使”,簡單幾句話,卻是他多年的藝術積淀,對她啟發很大,受益匪淺。
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黃梅戲藝術的保護力度,為黃梅戲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安徽省、安慶市近幾年對黃梅戲發展十分重視,增加投入、改善條件,鼓勵發展。”王琴說,安慶市委市政府出臺文化產業政策,劇團在本地、省內、省外、國外演出都給予不同標準的補貼,給我們勇創市場吃了“定心丸”。
而事業的發展要靠人才的支撐,黃梅戲人才不僅要選得準、學得好,還要留得住。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演員待遇過低,年輕演員月薪只有1000多元,完全是事業的理想給他們提供著工作的動力,劇團有責任有義務逐步改善他們的待遇,政府應該重點解決中高層人才的保護政策,優秀青年演員一旦獲評副高級職稱,財政就納入全額供給。這個政策可以讓青年演員有勁頭、有奔頭、有盼頭。期盼政府盡快研究、出臺相關政策,建立健全黃梅戲事業良性發展、長盛不衰的有效機制。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六喬
編輯:彭玲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