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待業的李聰聰在網上偶然看到了一則信息:南寧人力資源市場新民路市場三樓開設了“找不到工”反映窗口。在“找不到工”反映窗口的持續關注和幫助下,李聰聰在1個月內就找到了心儀的工作。(4月12日《人民日報》)
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就找“找不到工”反映窗口——這不是廣告,而是實實在在的公益性服務,截至目前,南寧市已設立“找不到工”反映窗口54個,幫助登記“找不到工”訴求的求職者1964人。
誠然,求職者找工作的平臺和渠道并不少,網絡求職平臺、線下中介、人才招聘會、用人單位的崗位信息發布媒介,乃至親友的推薦等,都可以提供崗位信息,有助于求職者找工作。然而,有的求職者年齡較大、學歷較低、缺乏就業技能,就業競爭力不強,選擇機會不多;有的求職者有個性化需求,但缺乏與相關用人單位有效對接溝通的渠道,難以找到適合自己需求的崗位信息;有的求職者的自我證明能力、推薦能力難以吸引、打動用人單位。受這些因素的影響,一些求職者會陷入找不到工作或“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中。
人力資源服務管理部門開設“找不到工”反映窗口,相當于給就業困難的求職者提供了一種兜底性保障,提供了“終極藥方”。窗口可以依托部門優勢掌握大量崗位供給信息,在收到求職者的“找不到工”反映信息后,根據求職者的年齡、學歷、從業經歷、能力和需求幫求職者積極篩選合適的崗位信息,還面向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大齡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就業群體開展招聘崗位信息推送、就業指導、職業培訓、見習引導等服務,可以幫助重點就業人群拓寬擇崗視野,豐富求職技巧,增強求職能力。同時,“找不到工”反映窗口還對用人單位的社會保險登記、市場主體資格登記或備案等情況進行核實把關,這也就意味著,窗口一方面對求職者的求職信息進行背書,另一方面對用人單位的崗位信息進行背書,這種雙向背書可以增強雙向的證明力、推薦力、保障力,有助于求職者獲得用人單位的信任,有助于求職者找到靠譜的工作崗位,有助于提升就業雙向選擇的適配成功率。“找不到工”反映窗口設定了5日內推薦崗位的時限,開通了線下線上服務雙通道,并安排專人跟蹤進度,實時反饋求職者對崗位是否滿意。而求職者上崗后,工作人員還會定期電話回訪,做好后續保障。這些人性化措施形成了就業服務閉環,能夠滿足求職者的多元化需求,提升崗位推薦效率,提升求職者的滿意度。
“找不到工”反映窗口是暖心的“就業紅娘”,是就業市場的“催化劑”,能讓求職者和用人單位都從中受益,對促進就業、保障民生、支持企業發展具有很積極的現實意義。這樣的窗口多多益善。
作者:李英鋒(2023年4月13日 新安晚報 2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