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為更好地讓市民了解“順其自然”的愛心故事,11 月25 日,“順其自然”展廳在寧波市雅戈爾·甬尚慈善(社工)服務中心三樓寧波市慈善文化基地正式揭幕。展廳展示著“順其自然”的四封書信、各類獎杯與證書、善款使用情況以及相應的照片。(11月27日《北京青年報》)
說起寧波愛心人士“順其自然”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從1999 年起,“順其自然”堅持每年的11 月底、12 月初定期向寧波市慈善總會捐款,今年已是第24 次,累計金額高達1469 萬元。盡管捐款金額總體上不斷增長,已由最初5 萬元增長到幾十萬元、到今年的106 萬元,但不變的是,仍然每張匯款單都不超過1 萬元(因為達到1 萬元需要署上真名),并從“順其自然”四個字中隨機選擇兩個字作為捐款人名(今年的落款是“順自”),且落款地址每次都是虛構的、不存在的。
最初兩年,寧波市有關部門也曾試圖尋找愛心人士“順其自然”的真實身份,但鑒于捐款人“順其自然”再三叮囑郵政工作人員,這件事不要對任何人講。2001年年末,在收到“順其自然”第三年捐款后,寧波市慈善總會就決定放棄對“順其自然”的尋找。雖然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社會尋找“順其自然”的行動并未停止,但時至今日仍然不知“順其自然”真實身份。
“理解捐贈人隱名的意愿,未嘗不是對愛心人士的一種尊重。”因此,多年來,寧波市慈善總會按照“順其自然”四次來信中曾提到希望將善款用于教育事業的意愿,不僅資助困難大學生完成學業,也用于幫扶邊遠山區的困難學校等。截至目前,已有千余名困難大學生曾受到“順其自然”的捐助。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為了更好地讓市民了解“順其自然”溫暖寧波的愛心故事,今年,寧波市甬尚慈善(社工)服務中心三樓專門設置了“順其自然”展廳,用來展示“順其自然”的書信、各類獎杯與證書、善款使用情況以及相應的照片,并在平時工作日免費向公眾開放。這一舉措可具有雙重意義:其一,通過相關影像資料等公開公布善款使用情況,就是主動接受包括“順其自然”這位神秘捐款人在內的社會大眾監督,確保善款用在刀刃上,且用途符合捐款人的愿意等。其二,設立展廳并免費向社會開放參觀,有利于在全社會進一步弘揚、傳遞這種奉獻愛心、助人為樂的精神,營造“壞事不做”“做了好事不說,順其自然”的良好社會風尚。也正是在這位“順其自然”愛心人士奉獻精神的感召下,近些年來,部分被幫助過的大學生工作后也會把第一筆工資捐出來,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順其自然”的感謝,有的孩子捐款了也不說,事后有關部門深挖才發現,原來是“順其自然”捐款的受益人。
作者:劉純銀(2022年11月28日 新安晚報 2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