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今年是合肥高新區建區27周年。27年來,高新區人通過改革創新和不懈奮斗,讓合肥西部這片128平方公里的熱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市場主體總量翻了2144倍,成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區,“中國聲谷、量子中心”更是聞名全國……經過27年的努力,合肥高新區已經與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等并居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并開啟了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建設的偉大征程。
市場主體總量突破三萬戶
合肥高新區是1991年經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也是改革開放以來全省首個國家級開發區。走在今天的合肥高新區,高樓大廈林立,道路四通八達,跨國企業、高科技公司和科研院所鱗次櫛比,讓人很難想象27年前,這片土地剛起步時的樣子。
市場主體數量的變化,可以清晰地展現出合肥高新區27年來的發展變化。統計顯示,1991年,合肥高新區的市場主體只有14家。到了2014年,高新區市場主體突破了1萬戶。而隨著近年來高新區發展速度加快,2017年,高新區市場主體突破了2萬戶。
去年以來,合肥高新區依托商事登記改革,逐步建立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企業登記及監管制度,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新模式”,市場主體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從2017年6月至今,僅用了1年的時間,高新區市場主體就突破3萬戶,總量增長了50%,增速分別超過武漢東湖高新區、成都高新區10個百分點和12個百分點。
截至2018年6月30日,高新區市場主體已經達到30019戶,是1991年建區時的2144倍,其中企業突破2萬戶,達21872戶,個體工商戶8147戶。僅6月份,該區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就達948戶,與2010年全年登記市場主體總量基本持平。
銳意進取的高新區人,并不滿足于目前的成績,就在8月29日,該區發布了《市場主體三年倍增計劃》,計劃到2020年底,高新區市場主體由2017年底的2.5萬戶增加至5萬戶,并力爭6萬戶。其中內資企業突破4萬戶,外資企業突破500戶,上市企業突破40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00戶,每萬人擁有企業數突破1500戶,科技型企業占企業總數比重不低于70%。
戰新產業產值高質量增長
作為全市乃至全省高科技企業最為密集的區域,合肥高新區從建區伊始,就當仁不讓地承擔起創新型國家建設戰略支點的重任。經過27年的不懈努力,合肥高新區戰新產業蓬勃發展,呈現出高質量增長的態勢。
現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光伏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四大戰新產業已經在合肥高新區成型,加上家電、汽車兩大傳統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肥高新區已經形成了“421”融合發展的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戰新產業產值連續三年保持20個百分點以上的增長,對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
其中,人工智能產業依托科大訊飛集聚企業300家,正在建設具全球影響力的“中國聲谷”。集成電路快速集聚聯發科技、群聯電子等企業100余家,助力合肥打造中國IC之都。陽光電源綜合實力躋身全球新能源第一方陣,集聚形成國內知名的光伏制造應用基地。生物醫藥產業也形成了生物藥、化學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精準醫療五大子產業集群。
在合肥高新區的戰新產業版圖中,還有更多的明星閃耀。其中,高新區自主培育的華米科技已經成為全球最大智能可穿戴廠商和紐交所上市企業,欣睿生物、歐普康視成為本領域國內唯一的“隱形冠軍”。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在雷達制造、制冷設備、分析儀器、低溫真空等領域也達到國內一流、國際先進水平,是“大國重器”和中國制造2025的支撐性產業,也是高新區發展軍民融合產業的主要領域。
科技創新走在世界前沿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視察時,專門前來位于合肥高新區的中科大先研院,檢閱安徽省高新技術成果。事實上,經過27年的發展,高新區已經名副其實地站在安徽科技創新的最前沿,并與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等一起成為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科技競爭的國家隊。
2017年初,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七大創新平臺中的五個,都位于合肥高新區,這也讓高新區成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區。記者了解到,目前,高新區已形成了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類腦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合肥離子醫學中心、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合肥中心)等具有原始創新能力的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戰略性創新平臺。而中科大高新園區、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等近20家研發和產業化協同創新平臺,也將源源不斷地提供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產業鏈企業孵化、高端人才培養等服務。
人工智能是當前全球科技創新的熱點領域。而全國唯一定位于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中國聲谷”,也落戶在合肥高新區。不久前,中國聲谷在合肥銀泰城,開放了全省首家人工智能產品體驗中心,讓很多市民大開眼界。事實上,中國聲谷正在依托中國科大、中科院等科教資源,以及類腦智能國家工程實驗室的科研實力,以及科大訊飛等領先的語音核心技術與應用,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擁有中國聲谷,并加速建設全國唯一的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籌),合肥高新區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術和產業化方面,都走在世界科技創新的最前沿。而“中國聲谷 量子中心”的園區品牌,也開始傳遍大江南北。
為服務企業三讓辦公樓
27年來,合肥高新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永遠不變的,則是高新區為企業服務的恒心。
如今,看到位于望江西路與創新大道交口的創新服務中心大樓時,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新區管委會為了轄區企業發展,曾在八年內三次讓出辦公地址。2003年,當時的合肥高新區管委會辦公樓,位于園區入口處黃金地段,但辦公大樓被前來高新區考察選址的省內一家進出口公司看中,求賢若渴的高新區破天荒地為此召開專題會議,決定以成本價轉讓。
2009年,入駐新址僅一年半的管委會辦公樓,又被出讓給一家轄區公司的高科技項目。到了2011年,在租來的大樓里辦公的高新區管委會,又為了服務企業再次搬家,入駐了現在的創新服務中心大樓。高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和項目,是高新區發展的關鍵。管委會的幾次搬遷,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和項目,同時也帶動西部的人氣。而事實上,隨著管委會的搬遷,更多高科技企業和項目也紛至沓來,在望江西路與創新大道交口附近,呈現出眾星捧月之勢。
不管辦公地點如何變遷,也無論27載時光流轉,為企業服務、營造優越的營商環境的恒心,在合肥高新區始終未變。近年來,為打造國內一流、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合肥高新區各主管部門不斷優化辦事流程,同步提升服務質效,創優營商環境,先行先試了一攬子政策。今年4月,合肥高新區在安徽省率先發出第一張“零跑腿”營業執照,代表著企業登記由“只跑一次”向“一次不跑”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時,高新區還完成“三證合一”“一證一碼”“證照分離”改革攻堅,率先在全省實行個體工商戶簡易登記制度改革,進一步降低了市場主體準入成本及運營成本。
除了為企業服務,高新區也為數十萬居民打造越來越好的生活環境。目前,區內“七縱六橫”主要路網全面建成,擁有合肥七中、中加國際學校、安醫附院高新醫院、省婦幼保健院國際醫院、省口腔醫院、合肥離子醫學中心、砂之船奧特萊斯等一批優質配套,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柏堰湖、王咀湖交相輝映,讓高新居民的獲得感越來越強。
2035年進入全球高科技園區前列
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史節點上,合肥高新區又將邁上新的歷史征程。2018年4月27日,合肥高新區被納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建設序列,標志著高新區進入全國創新發展大格局,向國家創新網絡樞紐和全球科技創新策源地的目標奮進。
為此,合肥高新區也在日前宣布,將實施創新尖峰攀登計劃、未來產業領跑計劃、領軍企業躍升計劃、開放融通擁抱計劃、改革突破護航計劃等五大任務,到2020年,建成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區。到202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夯實在全國的引領地位,誕生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前沿技術成果,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精準醫療等細分領域發展取得全球領先,形成“世界聲谷”全球影響力。
到2035年,合肥高新區綜合實力將進入全球高科技園區前列,在全球范圍內構筑領跑優勢,涌現一批世界頂尖科研機構、龍頭企業,成為全球創新創業網絡核心樞紐、全球原創科技和產業的重要策源地,更成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核心力量之一。
馬悅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見習記者 韓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