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世界潮流浩蕩,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40年來,敢為人先、富于創造精神的安徽人把握先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成就。安徽處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正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擁抱世界,著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搭臺制造業大會唱安徽開放大戲
拿著手機,即可直接打開汽車的空調、天窗、尾門。汽車有了“靈魂”,不僅能聽懂語言,還能猜出司機的內心。坐進車里,不用觸碰任何屏幕,就能進行全息投影交互……在2018世界制造業大會上,LION智能座艙”和“奇瑞雄獅”的各種“黑科技”,一次又一次地挑戰參觀者的“腦洞”。
作為安徽制造業領域的代表,奇瑞汽車以“人、車、路融合的智慧生活”為主題,在制造業大會上展示了奇瑞第三代智能汽車、第四代增程式燃料電池汽車、LION智能座艙和搭載“奇瑞雄獅”系統的旗艦SUV瑞虎8,以強大的智能產品陣容,為全球消費者勾勒出了一幅未來智慧生活新場景。
其實,作為中國率先走出國門的汽車制造商,奇瑞已連續15年位居中國乘用車出口量第一,讓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享“安徽制造”。
從發展初期就注重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奇瑞汽車是我國第一個將整車、CKD散件、發動機以及整車制造技術和裝備出口至國外的轎車企業。2001年,奇瑞產品第一次出口敘利亞,此后陸續拓展至烏克蘭、俄羅斯、伊朗和埃及等國家,與當地合作伙伴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
2017年12月,合肥合鍛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主導發起并購德國知名壓力機制造商Lauffer公司100%股權,Lauffer將成為合鍛智能擴大海外市場的“橋頭堡”,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營收水平,Lauffer公司則進一步擴大了在中國的影響。雙方優勢互補,創造協同效應,更好地共享中國發展機遇。
從山區工廠走向世界,“海螺”品牌在改革開放中快速崛起,已是全球水泥、型材行業最大的單一品牌,成為享譽世界的安徽制造。“海螺”集團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類資源,加快“走出去”,實現了從產品出口到技術輸出、再到資本輸出的大步跨越。
北京時間2月8日晚上10點30分,華米科技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響開市鐘。這家創立于2013年的安徽本土企業,成為我省第一家在美國首發上市的企業,它正加快自身的“全球化”進程。安徽華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研發制造“小米手環”聞名業界,正爭做全球最大的人體數據公司、做全球運動健康醫療服務的領導者。
越來越多的安徽品牌代表中國制造,駛向全球市場的浩瀚之海。今年的世界制造業大會和徽商大會作為安徽擴大開放的重要抓手,將更多的安徽品牌推向世界,也向國內外英才、企業伸出橄欖枝,請他們來皖創新創業、投資發展,一起擁抱新工業革命,攜手攀登制造業高峰。安徽正在堅持走開放融通、互利共贏之路,著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而實踐證明,擴大內陸開放,必須在基礎設施、通關便利和平臺建設上狠下功夫,大幅改善開放條件,為開放發展鋪平道路、提供支撐。這些年來,安徽構建高水平大平臺,成功舉辦2018世界制造業大會、第十屆中部博覽會、國際徽商大會和“四百”對接活動,以及“開放的中國:錦繡安徽迎客天下”外交部安徽全球推介活動,打造引資引技引智的“金字招牌”。
“國字號”開放平臺助鄭蒲港接軌國際
2018年6月28日,從烏拉圭進口的14.19噸冷凍帶骨牛肉在鄭蒲港“國字頭”進口肉類指定口岸入境,這是該口岸獲批運行后首次辦理肉類直接進口業務。新興的江北新城與廣袤的國際市場,因一條航線緊緊聯系在了一起。鄭蒲港新區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政策環境,成為馬鞍山、安徽與國際接軌的前沿陣地。
2018年7月24日,馬鞍山綜合保稅區獲得國家海關總署復函,取得關區代碼“3324”,標志著綜保區正式邁向封關運營。從鄭蒲港新區呱呱墜地,到綜保區取得歷史性突破,隨著時間的前進,鄭蒲港新區口岸大開放、大通關動作不斷,鄭蒲港新區的大門也愈加開闊。
自新區成立以來,綜合保稅區、一類對外開放港口、肉類進口指定口岸三大“國字號”開放平臺讓鄭蒲港新區開放帶動作用凸顯,通過國家八部委驗收的綜合保稅區也讓鄭蒲港更加自信。依托鄭蒲港新區前港后區的優勢,綜合保稅區這塊“境內關外”的特殊區域為馬鞍山擴大對外開放、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注入了新的活力。
鄭蒲港新區秉承“港口是最大資源、開放是最大優勢、創新是最大動力”的理念,堅持“港城一體、產城一體、城鄉一體”的發展定位,重點建設“一區一港多口岸”,鄭蒲港新區把“國際市場”搬到了家門口,成為沒有海水的“國際港口”、沒有跑道的“國際機場”。
鄭蒲港新區是安徽省改革開放以來“開放發展”的一個縮影,平臺是外向經濟的重要載體,通道建設是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的基礎支撐。2013年到2017年,安徽省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加快推進自貿區創建,復制推廣自貿區試點經驗56項,對外貿易管理制度改革、外資管理體制改革、對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穩步推進,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
各類開放平臺和主體加快成長,新增國家級經開區5家,新獲批建設3家綜合保稅區、4家保稅物流中心(B型)、11個進境指定口岸、中國(合肥)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2017年,全省外貿備案登記企業達到2.8萬家,實績企業超過7000家,其中,過億美元企業達到68家,過10億美元企業6家。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實力顯著提高
多年來,安徽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都得到進一步增強。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指出,安徽推動深化改革、內陸開放有闖勁,具有沿江近海、居中靠東的區位優勢,又處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要積極融入國家“三大戰略”,推進開放大通道大平臺大通關建設,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近年來,安徽省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扎實推進開放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取得了幾個顯著成就。
安徽省開放發展實力顯著提高,近五年來,全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累計實現2406億美元,年均增長6.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4個百分點。2017年,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量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一舉超過500億美元,達到了536.4億美元,同比增長20.8%,總量和增幅均居中部第2位。服務貿易累計實現317億美元,年均增長23.3%。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累計673億美元,年均增長13%。對外投資累計43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累計完成營業額154億美元。
而安徽開放發展結構也得到了顯著優化。近五年來,開放發展格局進一步優化,積極融入國家“三大戰略”,皖江、皖中、皖南、皖北和大別山等區域開放協調發展。開放型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跨境電商貿易額年均增長30%以上;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從6.2%提高到24.7%;累計已有80家境外世界500強在皖設立企業152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利用外資比重從17.4%提高到20.8%,服務業利用外資比重從28.2%提高到36.3%。
安徽開放發展后勁顯著提升,開放發展合力也顯著增強。近五年來,安徽省積極探索開放發展新思路,黨委政府領導、商務主導、橫向協作、縱向聯動的開放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培育外貿競爭優勢、招商引資提質增效、推動企業跨國經營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省開放發展專項小組、自貿區經驗復制等議事協調機制,開放發展的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基本健全;各地各部門積極支持開放發展,發展環境加快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