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1月5日上午,江淮大地秋高氣爽,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絡媒體記者們走進安慶市桐城市。
隨著2024年“網聚美好安徽 勇闖改革新路”全國網絡媒體集中采訪活動正式啟動,記者團成員們首站便來到位于桐城市文昌街道辦事處的六尺巷。如今,修繕完畢的六尺巷全長100米,地面均由鵝卵石鋪就。
六尺巷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清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張英老家的房屋旁有一些空地,與隔壁的吳氏相鄰,隨后被吳氏所占用。氣不過的張英家人立刻向京都寫去書信,張英得知此事后,寫下一首詩:“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收到信后,隨即撤讓三尺,吳氏感動其做法,也退讓三尺,從此以后兩家之間便多了一個“六尺巷”,成就一段千古佳話。
當天上午,六尺巷的游客絡繹不絕,一邊欣賞秋末的美景、拍照打卡,一邊感受著六尺巷典故中蘊含的“禮讓和諧”文化內涵。
在隨后的座談會上,桐城市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團介紹,通過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智慧,將六尺巷典故蘊含的“禮讓和諧”文化注入基層治理,桐城創(chuàng)新推出了以“黨建領事、禮讓和事、群眾說事、多元解事、網格管事、群力防事”為主要內容的“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實現(xiàn)了矛盾糾紛總量、萬人成訟率大幅下降,社會治安持續(xù)穩(wěn)定。
六尺巷
六尺巷社居委主任張耘介紹,早在2011年,他就曾利用“六尺巷工作法”處理過基層矛盾,“那時候當?shù)匾ㄔO一個大的商場,但周圍部分居民十分反對,在社區(qū)工作人員的調解下,向他們講述六尺巷這一典故,并宣揚禮讓的傳統(tǒng)文化,最終雙方各讓一步,大型商業(yè)綜合體成功落地。”
張耘表示,近年來,通過創(chuàng)作以六尺巷為題材的歌曲、黃梅戲等文藝作品,開展“微宣講”等措施,“六尺巷”精神日益深入人心,通過全面推行群眾說事制度、搭建“一站式”解紛平臺、做好網格化管理工作,桐城人民的幸福感日益增強,“六尺巷精神作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基層治理工作注入了新動能,‘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更是成為我們基層干部履職盡責過程中的好幫手。”
大皖新聞記者 龔潤澤 攝影報道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