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考察,了解六尺巷歷史及其傳承,察看“桐城派”相關文物資料,聽取當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等情況介紹。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協同發力,打牢社會治理的文化根基。
大皖新聞記者獲悉,下一步,桐城市將深入挖掘桐城文化資源,緊抓“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大黃山建設契機,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將把更多文化名片擦得更亮。
六尺巷禮讓是傳承的典范
在桐城市區文城西路,有一條東西走向,長100余米、寬2米的小巷子,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六尺巷”。在巷口不遠處矗立的太湖石上鐫刻著清代宰相張英的這首詩。
清代康熙年間,南墻邊是文華殿大學士張英的府邸,北墻邊是地方望族吳氏的宅第,兩家為基地發生爭訟,后因張英在家書中的題詩而互讓三尺……“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一首詩廣為流傳。包容天地大,和諧詩中藏。如今,因“讓他三尺又何妨”而成就的“六尺巷”,是安徽桐城的一張文化名片。
禮讓文化的物質載體成熱門打卡地
有幸為習近平總書記提供現場解說的桐城市文化旅游體育局黨組成員、市博物館館長葉鑫說:“習近平總書記到了桐城,到了六尺巷,我的心情非常激動。”他向習近平總書記介紹了六尺巷和桐城歷史文化展陳相關情況。葉鑫說:“保護六尺巷,就是保護禮讓文化的物質載體。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把六尺巷作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場所,用和為貴理念啟發人,用知進退境界感召人。”
葉鑫自豪地說,六尺巷和桐城歷史文化展陳“古建筑都保存、保護得很好,有四條歷史文化街區,并且有成片的古建筑群。”據介紹,現在的六尺巷是2002年在原址上復建擴建的。為重現六尺巷故事場景,更好地傳承六尺巷文化,促進文旅融合,2019年,桐城市啟動實施六尺巷片區恢復與修繕工程,巷兩側的張府、吳府得以復建。
古為今用,六尺巷伴隨著一代又一代桐城人成長。六尺巷雖短,卻久負盛名,一直為世人津津樂道,也吸引了各地游客前來打卡。
把更多文化名片擦得更亮
除了六尺巷,在桐城市,越來越多歷史文化遺存在精心呵護中得以“煥新”。
桐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和歷史遺存豐富。有不可移動文物50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保單位2處(桐城文廟和張廷玉墓),安徽省文保單位11處,安慶市文保單位16處,本市文保單位85處。練潭村、唐灣村是中國傳統古村落,孔城鎮是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東大街、勝利街、南大街、北大街是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據介紹,今年,桐城市在歷史建筑認定掛牌和測繪建檔基礎上,對全市域歷史建筑掛牌情況進行全面復查,更新保護標志牌206處。
為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煥發出新的光彩。桐城市選取文保單位、歷史建筑等不同類型建筑,設計多種活化改造路徑,探索推廣合理利用模式,已先后完成桐城中學校史館、桐城劇院等17處歷史建筑的修繕。
“我們將歷史文化保護融入城市更新發展,通過實施歷史文化街區風貌提升、基礎設施改造與活化利用項目,讓歷史文化成為推動城市經濟發展、提升城市品質的新動力。”桐城市住建局副局長饒桂榮說。
據了解,目前桐城市正在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發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深入挖掘和運用好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功能及旅游價值;全力融入“大黃山”,著力打造文旅名城片區。
大皖新聞記者 蔣六喬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