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2月26日,巢馬鐵路項目迎來重大節點,巢馬鐵路馬鞍山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副汊航道橋F4#墩主塔順利封頂,“A”字形主塔如同兩根巨柱騰空交匯,巍然屹立在皖江之上。這也為后續鋼梁架設及無砟軌道施工奠定了基礎。
由中鐵四局承建的馬鞍山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副汊航道橋是巢馬城際鐵路的控制性工程,也是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重點工程、民生工程,主跨長392米,塔高170米,是集高速城際鐵路和城市快速路為一體的公鐵兩用過江通道,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無砟軌道三索面斜拉橋。
大橋全長844米,主橋采用上下層布置,按照“四線鐵路+六車道城市快速路”的標準建設,具有工程規模大、科技含量高、施工難度大、施工環境復雜等特點。此次封頂的F4#墩主塔下部結構為30根直徑2.8m鉆孔樁,承臺為啞鈴形,主塔為A型塔,高170米,分上、中、下塔柱、塔頂及下橫梁組成,上塔柱斜拉索錨固區為單箱三室斷面,共分32個節段進行施工。
在主塔建設過程中,項目部陸續解決了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塔柱大傾角爬模體系、中塔柱快速標準化施工、鋼錨梁高空安裝,鋼錨梁索道管快速定位測量、高空作業安全管控等諸多難題,并保障各項交叉作業有序推進。在施工過程中,針對主塔混凝土高強度、高抗裂等施工難點,采用由造霧機、封閉圍幕系統(已澆層和養護層)和控制系統三大部分組成的智能養護系統,對混凝土進行養護,這一系列舉措,也使得主塔混凝土外觀質量得到極大提升。
“馬鞍山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副汊航道橋主塔為A型塔橋塔,塔柱向內傾,一些重要部位,如主塔下橫梁與主塔結合處以及上塔柱連接段、斜拉索錨固區等部位,截面變化大、鋼筋結構復雜,單節段多組鋼錨梁的精準定位難度大。”該項目總工高志軍介紹,本次施工在超大跨度橋梁施工中實現新突破。
巢馬城際鐵路作為合肥至馬鞍山的直接聯絡線,建成后將成為合肥“一小時通勤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安徽通往上海等長三角城市的高鐵新通道,對進一步完善區域高速鐵路網布局,提升通道運輸能力,加快推動皖江城市帶發展,為打造安徽的“杭嘉湖”、“軌道上的長三角”具有重要意義。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通訊員 郎成濤 張跟平
編輯 徐海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