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祐二年(1057年),22歲的蘇東坡進士及第,他寫的申論,造了“皋陶殺士”的論據??脊贇W陽修、梅堯臣頓時蒙圈,以為自己書讀少了。之后當面請教出處,東坡回答道:“何須出處?!闭摀鞘裁矗康涔适鞘裁??不都是立言?誰來立言?不就是有能力立言的那個人嗎?驚得歐陽修狂贊:“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p>
宋代人非常推崇善讀書、會讀書的蘇東坡,幾乎所有宋人筆記史料中都能見到蘇東坡勤讀和巧讀的影子。蘇東坡的《寓簡》卷八有一篇寫給女婿王庠的《又答王庠書》,堪稱傳授世人的“讀書妙法”:“……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圣賢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
又別作一次,求事跡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仿此。此雖迂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甚非速化之術?!边@就是“蘇軾八面受敵精讀法”。
南宋陳鵠史料筆記《耆舊續聞》開篇“蘇東坡日課”宛若是給這種特殊“精讀”注釋。蘇東坡貶謫黃州時,不認識曾分教此地的司農朱載上。一次,聽客人吟誦“官閑無一事,蝴蝶飛上階”后非常驚訝地問,是誰寫的?客人告訴他,是朱司農創作的,“東坡稱賞再三,以為深得幽雅之趣”。后來,兩人成為好友。某日,朱司農去拜訪蘇東坡,負責接待的仆人通報了,可東坡遲遲未出來會客。很長時間后,東坡才姍姍來遲,道歉并解釋說出來晚是要完成“每日的功課”。朱司農便問:“適來先生所謂日課者何?”東坡告訴他,抄《漢書》。朱司農哈哈一笑:“以先生天才,開卷一覽,可終身不忘,何用手抄邪?”東坡回答說,并非如此,我讀《漢書》到目前已抄三次,“初則一段事鈔三字題,次則兩字,今則一字?!敝焖巨r一聽,好奇地離席請教:“不知先生所鈔之書肯幸教否?”蘇東坡便叫執勤的老兵從書桌拿來一冊,朱司農翻開后,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蘇東坡說:“足下試舉題一字?!敝焖巨r便依東坡之言報出一個字,蘇東坡“應聲輒誦數百言,無一字差缺”。朱司農挑了好幾個字,結果一樣。朱司農心悅誠服了,贊嘆良久后說:“先生真謫仙才也!”
蘇東坡為什么這樣讀書?他在談讀《漢書》體會時揭開謎底:“吾嘗讀《漢書》矣,蓋數過而始盡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財貨之類,每一過專求一事。不待數過,而事事精竅矣?!彼麑ⅰ稘h書》分成治道、人物、地理等幾方面,每讀一遍專門研究一個問題,結果他讀懂弄通了書中每一個問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