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皖新聞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有人說,生活像首詩,讀起來蕩氣回腸;也有人說生活像部小說,看上去起伏跌宕。要我說生活其實像一本菜譜,百般滋味離不開細細品嘗。
一提菜譜,馬上就暴露了我吃貨的身份。但凡吃貨,大都喜歡鉆研美食,從食材的挑選到烹飪方法,無不津津樂道,甚至動起手來,行云流水、一氣呵成的架勢絕不遜色于五星酒店的大廚。然而我曾是個例外,我一直是個不會做菜的吃貨。
之所以有吃貨的口福,是因為我的母親是個能做一大桌各色菜肴的烹飪高手。從小到大,我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他們的呵護,在父母面前,我幸福得像一只砸吧著嘴坐等投喂美食的小鳥。后來結婚成立小家庭了,借口工作忙,還是回媽媽家蹭飯。所以除了吃,從沒想過要去認真地去學一學做菜。這種飯來張口的幸福狀態一直持續到我的小侄子出生,我爸媽搬去了我弟弟家。
離開父母,生活一下子全亂了套,除了工作,突然要面對繁瑣的一日三餐,我手忙腳亂起來,不得不硬著頭皮從零開始嘗試著做飯。老公在家,我們這兩只菜鳥還互相商量著辦;有時他沒下班我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只能天馬行空,望天收。可想而知,我做的飯菜,頂多只能填飽肚子。上幼兒園的女兒總盯著碗里的大雜燴問:啥時候能去舅舅家吃外婆做的飯呀!
那段日子,老公整天忙著他的事業,孩子又小,作為單位科室負責人的我,工作壓力加大,生活重擔壓肩。明明疲憊不堪卻嚴重失眠。就這樣,具體的生活,常常有了不具體的低落情緒,說不清,道不明,時時困擾人心。
某個下午休假在家,窗外雨越下越大,翻看手機長長的通訊錄,居然找不到一個可以撥打的號碼。我在各個房間走來走去,卻沒有一個舒適的地方能安放自己的無所適從。站在窗邊看著窗玻璃上嘩嘩而下的雨,不經意就瞥到了不知什么時候買來的準備送給母親的一本家常菜譜,嶄新地放在窗臺上,已經有了薄薄的灰塵。隨手拿來,躺在沙發里翻看著,心,就那么一下子安靜下來。
彩色的書頁里,一盤盤色澤鮮艷的菜肴,仿佛正冒著騰騰的熱氣,散發著誘人的香味。我翻看到書中回鍋肉的做法:先把五花肉洗凈入水煮五分熟,撈出瀝水切薄片,用熱鍋冷油下蔥姜蒜熗鍋,再把切好的五花肉入鍋翻炒出油,依次放入青椒、胡蘿卜和茭白片大火翻炒,加鹽和少許雞精,再用蠔油水淀粉勾芡出鍋入盤。原來,一盤看似普通的回鍋肉要這么多的手續才能完成,幾片肉還須得兩次入鍋才完美。我忽然就明白了,一樣的食材,正是因為烹飪者不一樣的烹飪態度,便造就了截然不同的口味,耐心烹炒會色香味俱全,厭煩對付就可能無法入口。
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什么樣的人生態度就決定了什么樣的人生質量。
我不禁想到了從艱難年代一路走來飽經歲月風霜的母親,相比之下,我那些時常令我灰心喪氣的小挫折、小失落、甚至動輒浮躁就泛濫成災的小小不如意是多么的庸人自擾、不值一提。當我在消極的海水中浮浮沉沉的時候,我早已忘了天空那么藍,風那樣輕,花香浮動,星光燦爛,陽光依然期待著照亮每一個嶄新的晨曦,視若不見的我,是因為心已蒙塵。
一本菜譜,讓我看到母親人生中那些從未言說的從容與坦然。拂去煙塵,她用對生活的熱愛與敬意,把平凡普通的日子在一口鍋里,烹炒出最美好的味道。
我忽然就被感動了。
我把這本菜譜放在廚房我觸手可及的地方,學著母親的樣子,現在的我烹炸煎炒樣樣拿手,終于可以做出一大桌不遜色于酒店大廚的菜肴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