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幾天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中斷了搶收,這讓忙碌數日的故鄉人稍微喘了口氣。然而,人雖閑了下來,心卻一直記掛著地里沒有收割完的黃豆。
大雨來時,大人把剛碾下來的黃豆裝進了蛇皮袋,豆秸卻被草草地碼在一邊。僥幸逃逸于農民糧袋之外的黃豆粒,趁著溫潤的雨水和依然熱情的陽光,終于有了一次再生的機會。一天,我去打谷場上背柴禾時,發現有人在挑黃豆芽。
踩過泥濘的場角,我趕緊丟下糞箕去掀自家的豆秸堆,誰知第一把就撲了個空,到第二把我才瞅見一根帶著濕氣的豆芽。那豆芽也真是個“急性子”,連胞衣都沒褪盡就探出了頭,一根嫩白的莖頂著兩片還沒有分開的豆瓣,沒有見到陽光的緣故,豆瓣并沒有市場上賣的那種蒼白的黃,而是微微泛著青。
伸手去挑,我卻發現那透過胞衣的豆芽居然有少許根須盤上了點泥土。輕輕地捏著這枚小小的豆芽,我心中卻生出一點感慨,又多了幾分欣喜。這個小小生命,在田地里千辛萬苦地長成,再被運到打谷場上,躲過了石磙的碾壓,跳出了豆莢,受到帶著溫度的雨水的滋潤,抽出心底的希望。不要小看了這白嫩的觸角,這既是它們吸收營養的嘴,又是它們尋找生存之處的腳。
雨后,能挑到豆芽有時還是要碰運氣的,我的眼前立刻浮現出豆芽炒肉絲、涼拌豆芽、豆芽炒細粉等美味。那個年代,家中來客時,待客之物中少不得一盤黃豆芽。黃豆營養豐富,聽村里的赤腳醫生說,黃豆里面的蛋白質含量比較高,能夠滿足人的身體所需;長輩們則常舉出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說有人因為水腫去單位醫務室看病,大夫讓他回去用黃豆煮水喝,不久后,水腫現象就真的得到了很大的緩解。在那個年代,黃豆可是個十分珍貴的東西呢。
現在,一般家庭一年之中吃了多少黃豆,任誰也沒法統計。而當年在農村,黃豆換來的豆油是一家生活必不可少之物,至于黃豆換來的豆腐及零花錢之類更不在少數。冬天,嘴里實在閑得慌,一把炒黃豆也嚼得滿屋生香;或是一堆人貓冬閑扯之際,某人“噗”地放個響屁,邊上的人一定會嘲笑他是黃豆吃多了。至于豆奶、豆漿之類,對于鄉下人來說一點也不實惠,所以很少有人問津。
接連掀了幾處豆秸,均收獲或多或少的幾根豆芽。左手已塞不下了,就卷起汗衫的前襟,一只手提著汗衫,一只手扒拉豆秸。掀完堆角散落的豆秸,我又到附近幾處沒人看管的豆秸堆下繼續尋找。
豆秸堆雖然比散落的豆秸難翻,但是一翻就能尋到一堆的豆芽。這些豆芽好像一窩生出來的一般,根齊齊地扎在一處,芽瓣似傘狀分布。我卻再顧不得欣賞,一把一把地抓到汗衫里,就連剛從豆莢里才冒出一根小芽的也沒放過。
多年之后,我一直在懷念那個美妙的傍晚。小山伏著腦袋,寬敞而又充實的打谷場上,高低不平一座挨著一座的豆秸堆,如浮在大海中的一座座島嶼。此時的我,忽似躲在自家場角一粒不起眼的黃豆粒,焦急地等待著人生中的第一場雨水。
泥巴路上,燦爛的晚霞追趕著一個少年的背影,我的手中捏著整整一兜子的黃豆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