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童年的夏天,和現在的夏天不一樣。那時候,農村遍地都是茅草房,冬暖夏涼。夏天沒有電風扇,農家人睡覺時,習慣把涼席鋪在地上。納涼時,一張竹板床,大人小孩擠滿堂。
傍晚,曬得發燙的打谷場開始慢慢變涼,父親端來一大盆井水放在空地上,雙手撩起井水就往空中揚,水滴均勻地灑落在場地上,就像下小雨一樣。水珠慢慢吸收了地面的熱量,空氣中散發出一股泥土的芳香。頃刻間,明水消失了,地面上留下了斑斑點點的水印,讓人倍感清涼。
左鄰右舍的叔叔嬸子們吃完了晚飯,洗好了澡,搖著蒲扇三三兩兩聚到我家的打谷場上。父親早已搬出了家里的竹床和幾條長板凳,好讓鄰居們來了都有個坐場。打谷場的上風口,點燃了秕谷和碎草之類的火種,當蚊香驅蚊。一陣陣微風吹來,荷香伴著薄薄的煙霧,飄過了打谷場,讓鄉親們感到無比舒爽。
鄉村的夏夜星空璀璨,無數的星星匯聚成了一條銀河。那時的星星是多么的明亮,勞累了一天的人們到了晚上湊在一起說說笑笑,好不熱鬧。大家從田里的莊稼活聊到村里白天發生的事情,生動詼諧有趣。
“老壯丁”大叔的話最多、最妙,常常引來滿場人哈哈大笑。話題一個接著一個,時間就很容易被消耗掉。聊著聊著,有人感慨:“鄉下人真苦,炎炎夏日,農活來了,不是頂風冒雨就是曬太陽。”有人接著話茬說:“是啊,農忙時節是最難熬的,既要搶收地里成熟的莊稼,又要忙著打谷曬糧,忙里忙外,忙得屁股不沾板凳,看不見哪位農民身上能穿件干衣裳。”“埋怨歸埋怨,一天要吃三頓飯,農活來了必須干。”最后還是“老壯丁”做了總結。
晚上,沒有電視機,我們小孩們就在打谷場上比摔跤、捉迷藏……不一會兒功夫就忙得滿頭大汗,汗水順著脊梁往下淌。大人們不管不問,我們可以大膽地脫光衣裳,跑到池塘邊洗澡沖涼。
母親洗刷完畢,也會加入聊天的隊伍,你一句,我一句,“扯黃瓜,拉瓠子”沒完沒了。所有過去了的,無論當初經歷了怎樣的艱難困苦,到了晚上就都變成了一段美好的故事。
偶爾,我會趁母親搖著蒲扇的時候湊過去,蹭幾下蒲扇的風,這時,母親會加大搖扇力度,盡量讓風兒能扇到我的全身,而后,她又故意愛憐地批評道:“一個男孩子,懶成這樣,自己不動手扇扇子,以后怎么種田挑大梁!”說完用蒲扇輕輕地拍打一下我的肩膀,我順勢仰臥在竹床上,看著天上閃爍著的數也數不清的星星,我側過身,將發燙的臉龐貼在竹床上,頓時覺得自己就像神仙一樣。
母親不停地搖著蒲扇,涼風帶著母親的味道,溫馨而又舒適。母親偶爾還會用蒲扇從頭到腳拍打幾下,為我驅趕蚊子,扇面接觸到皮膚上,感覺就像母親在為我撓癢。
當年父母都在,我還沒有成年,夏天夜夜仰面朝天躺在竹床上,聽著左右鄰舍的大叔大媽們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夜晚沒有風,只有星星在空中閃爍,我看著螢火蟲飛來飛去,聽著蛐蛐在歌唱,心靜自然涼。
如今,那些曾在一起納涼的老人們都走了,我和我的同伴們也已經步入老年。夜晚的星星還是那么明亮,月亮還是有缺有圓,只是看不見聚在一起納涼的人群了。每到晚上,我們就一頭鉆進空調房里,緊盯著手機,再也看不見打谷場上躬身灑水的老父親的身影,母親的那把舊蒲扇,也早已飛出了農家小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