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從小生活在北方的我,對于江南的向往和喜愛,似乎是源于基因里的一種情愫。在從未涉足江南之前,我對江南的一切構想全部來源于課本,我心中的江南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也是“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是“二十四橋明月夜”,也是“千里鶯啼綠映紅”;是撐著油紙傘的雨巷,亦是打江南而過的馬蹄,是翠柳,是長堤,是水榭,是佳人。
我丟失了長安古意,失約了洛陽花期,絕不會再錯過江南風情。終于有一天,我如愿以償?shù)嘏c江南邂逅。我游過南京的秦淮河,坐過紹興的烏篷船,賞過揚州的瘦西湖,品過杭州的桂花藕,看過黃山的馬頭墻。覽閱江南勝地,風光漸欲迷人眼,曾經(jīng)的夢想終于變成了現(xiàn)實。
我曾單純地認為江南就是長江以南地區(qū),然而江南并不是單一的概念,依照地理、文化、氣候不同維度,江南區(qū)域的劃分各不相同。不管是皖南的古村落,還是蘇州的園林;不管是杭州的湖光山色,還是南京的金陵文化,各地有著各地的韻味與內(nèi)涵。
春登亭臺樓閣,青石鋪就長巷;夏看十里荷花,只將微波輕踏;秋賞三秋桂子,姑蘇城外你我;冬釣一江寒雪,朦朧煙雨中訴說著情話。四時風光不停變換,在向游人訴說一段又一段不為人知的陳年往事。
如夢江南,永遠像夢境一般牽動著北方游子的心,那臨水而筑的黛瓦白墻,楊柳依依的長堤,端莊古樸的石橋,永遠和北方廣闊無垠的平原爭寵。高低起伏的丘陵,險峻陡峭的高山,恰如其分地中和了江南煙雨的溫婉。江南,永遠是那樣的沉寂與安然。
終于,我不用在詩句中欣賞江南美景,亦不用在夢中與之相約。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在這樣絕美的畫境中徜徉,仿佛連惆悵都是充滿詩意的。一個人踱步于輕煙長巷,和一草一木,一瓦一檐,訴說著衷腸。或約兩三好友,忘卻一切煩惱,在幽深山林中讀書品茗,高談闊論。我覺得,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匆匆過客,嘗盡人生百味,不如詩酒趁年華。
再次回到北方的故鄉(xiāng),看到一覽無余的平原,徐徐炊煙的村莊,整齊挺拔的白楊,亦是那樣的親切。我向往江南的旖旎,也從不討厭北方的豪放。紅塵陌上,我們都無從選擇自己的故鄉(xiāng),是出生在婀娜秀麗的江南,還是出生在草木荒涼的塞北,命運早已決定。縱然那個被稱作故鄉(xiāng)的地方不曾有他處風景,但依然是心中所愛。江南有江南特有的詩意,北方亦有北方獨有的人間煙火。不管是在煙雨蒙蒙的江南品酒,還是在大雪紛飛的北國白頭,都是人間不可或缺的景色。
夢回江南,是為了滿足一直以來的遐想。心系故鄉(xiāng),是為了不忘來時的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