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當看到荷花結蓮蓬,不知為何就能立即嗅到那沁人心脾的蓮蓬香,總覺得濁氣頓消,爽神清心,讓我頓無世俗之想,也許這就是我每年都要去溪邊觀賞蓮蓬的緣故吧。
蓮蓬既清香又美觀,為歷代墨客文人所欣賞,撰寫贊賞蓮蓬的詩文也層出不窮。唐代王昌齡,見美女采蓮而作《釆蓮曲》:“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類似這樣的采蓮詩,就像是在秋天溫涼的水中浸過一般,舒服養神。
每年觀賞蓮蓬時,我就回憶起童年家鄉荷塘里的蓮蓬。故鄉,曾是我們拼命想逃離的地方,也是我們隨著年歲的流逝拼命想回去的地方。當在異鄉定居后我才知道,記憶中的家鄉是永遠回不去的,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一次次望著家鄉的方向,在心里默默思念那些美好的情景,親朋好友故舊也好,山水景物也好,往往一件不足為奇的雞毛蒜皮之事,卻蘊藏著當年故鄉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親切有趣之情,讓你終身難忘,并勾起那人生歲月里的溫馨回憶。
有次回故鄉的家,我帶了用蓮蓬煮的雞蛋去學校,那誘人的清香味深受同學青睞。一瞬間,雞蛋被一掃而光,大家紛紛贊不絕口;還有一次,芳返故鄉,順便幫我捎點東西,想不到母親見后,誤認為是她未來的兒媳婦,不僅煮了蓮蓬五香蛋,還買了盤鹵鴨,那個熱情的勁頭,讓當時和我還是同事關系的芳盛情難卻。此事在單位成了一段時間最經典的笑談,后來,弄假成真了。
童年時,母親常把瘦豬肉切成薄片小塊,加入適量佐料拌勻,然后和磨碎的蓮子、大米混合均勻,蒸熟食用。清香的蓮子氣味,滲入大米和肉內,芳香可口。有時,母親也煮蓮子粥,食用時有種香噴噴的味道,吃一次終身難忘。
炎炎盛夏,聞到散發陣陣清香的蓮蓬,也就想起了故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