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女友是普通的上班族,在職時,每天單位和家兩點一線,退休后,生活就更簡單了,買菜做飯照顧家人。可朋友們都說她是一個懂生活情趣的人,是一個通透灑脫的生活家。
她用自己的手把庸常日子調和得滋味豐富。去年秋高氣爽時,她買了土豆、南瓜和天麻,切絲曬干,拌上玉米面、紅辣椒碎,入壇發酵,做成了酸辣開胃的酢廣椒。前些天,她得到兩個青皮柚子,細細削去柚子皮上的白瓤,過水,曬干,準備也拿來做酢廣椒。我有些好奇柚子皮入壇后的變化,她說:打開思路,萬物皆可酢。
她家小區后面的運河公園有山有水,成了她的“后花園”,每天早晚要去逛兩遍,而且每次都會有新發現。有一次說碰到園丁整理花圃,她選了幾支被丟棄的百日紅,拿回家插瓶,效果不比買的鮮切花差。一天清晨,她發來照片,告訴我公園里新開辟的一小塊水稻田里的水稻抽穗了,能聞到稻花的香氣。下午她撿到了一捧白果,還發現兩個老人圍著一棵樹練功,很靜美。前幾天她發的照片,拍了一棵高大的樹,我看了半天不認識,她說:去年發現的拐棗樹,今年結了好多拐棗。她由是慨嘆:一個地方,要住好多年才能熟悉。
我有些想去她家,她說隨時歡迎,我笑道:需要你再想一個有意思的主題。她組織的朋友小聚會,有趣,難忘。
去年冬日的一天,她約幾個朋友到她家小聚,主題是:手工磨魔芋豆腐。魔芋地下塊莖加工成魔芋豆腐,可以用來燒雞燉鴨,可以干煸,也可以做泡菜炒魔芋,口感Q彈,營養價值極高。她網購了云南產的魔芋,我們好幾個人都從沒見過這種像大芋頭的東西。在她的指導下,我們戴上手套將清洗干凈的魔芋去皮,大面盆里放上清水,按比例加入小蘇打,然后用工具將魔芋磨擦成蓉狀滴入水中,一邊攪勻。天氣很好,冬陽明媚,我們興致勃勃,輪流上陣,都說平日只是在市場上買現成的來吃,親手做還是第一次。說話間,一大個魔芋已經磨擦好,靜置成型。因為炊具限制,只能將它切割分塊,然后再用清水煮,眼看著那凝固物一塊塊膨脹起來,變成我們熟悉的魔芋豆腐的模樣,真是很新奇。
她家的陽臺是開放式的,有一棵養了多年的三角梅,枝干從陽臺的護欄間伸出去,伸展懸垂有近兩米長,花開時是一道風景。三角梅開時,她先是拍了視頻給我們,后來又約了我們去賞花,品嘗她做的美食。密密的花叢里,我們居然看到了兩只蜂鳥,見識了它們倒飛的功夫,蜂鳥可是唯一能倒飛的鳥類呢。我們說這是她家的寶貝,她也很開心,說:看看花,曬曬太陽,做做家務,太享受了吧,此時還需要寫幾句詩。
對,她的詩也寫得極好。比如,她曾經寫給在國外留學的孩子:我不是形式主義者/要等到月圓才想你/你不在身邊的日子/每時每刻都是我的中秋。“下車路過菜市場,看見漂亮的紅蘿卜,買回家做蘿卜干,我橫著切它們,讓每一根白雪般的蘿卜條,兩頭都有紅色的印章。”她發在朋友圈的文字,是一首生活之詩。
曾有人極為不屑地表示有時間寧愿看書也不愿燒飯做家務,言下之意是煙火氣與書卷氣不能共存。我喜歡如女友這般不端著,每天都在煙火中寫詩的美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