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谷雨,萬物生長的節氣。經過半年時間的精心培育,從太空遨游返回的祁門紅茶茶籽已經萌發,嫩綠的芽葉破土而出,正在茁壯成長,將為祁門紅茶的高質量發展揭開新篇章。
去年9月,祁門櫧葉種茶籽搭載實踐十九號衛星進入太空,歷經“蒼穹之旅”后返回地面。 11月1日,太空茶籽在祁門縣平里產業園種植基地“入地”,擔負培育任務的祁門紅茶集團對茶籽實施了“保姆式管理”,從土地整理、施肥到覆土澆水均嚴格遵循科學方案,全天候監測生長環境,確保茶苗健康生長。
“除了今天的22顆珍貴的太空茶籽發芽成長,預計在五一之前還會有第二批或者第三批太空茶籽繼續萌發,希望太空茶籽能為我們祁門紅茶將來的產量品質的提升帶來更多幫助,助力茶農增收”。祁門紅茶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姜紅介紹道。
記者在現場看到,22棵茶苗都長出了芽葉,有的是兩葉中間又萌發了嫩芽,有的是長出了三片葉子,翠綠欲滴,生機勃勃。
“我們希望通過航天育種,讓祁門紅茶在品質和抗逆性、尤其是抗旱抗寒等方面發揮有利的作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張必樺說道。
據了解,這批上天入地的祁門櫧葉種茶籽是去年八月份采收的“早種”,比一般的茶籽提前了兩個月的時間,谷雨前如期破土萌發,充分說明科技賦能后的太空茶籽將給祁門紅茶產業發展帶來新變化。
近年來,祁門縣始終把推動祁紅產業高質量發展擺在突出位置,統籌推進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聚力打造祁紅“百億產業”。全域推開茶園綠色防控,全縣茶園面積穩定在19萬畝,綠色、有機認證茶園面積2.3萬畝,祁門紅茶初、精制一體化5G智能生產線入選“皖美首臺套”并亮相世界制造業大會,榮獲全國重點產茶縣域稱號。
從“上天“到”入地“,從實驗室到茶園,祁門櫧葉種航天育種茶籽的發芽象征著傳統產業在科技賦能下的新生,實現了安徽省茶葉樹種空間誘變試驗“零的突破”,標志著祁門紅茶正式步入一個全新的航天育種時代,這也必將有效提升祁門紅茶乃至徽茶的科技含量與競爭力,更是中國茶產業探索“科技+文化”雙引擎模式的生動實踐。(祁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