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0月29日下午2點,在太空遨游14天的祁門櫧葉種茶籽交付祁門縣,即將開始“新生”。此前,我國首顆可重復使用返回式技術試驗衛星——實踐十九號衛星載荷交付儀式,已在北京舉行。據了解,茶樹茶籽遨游太空,投入科學研究,這在安徽尚屬首次。
9月27日,祁門櫧葉種1000克茶籽搭載實踐十九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入太空。經過太空遨游后,于10月11日在東風著陸場成功回收,順利完成在軌飛行試驗。 這批來自“太空”的祁門櫧葉種茶籽將被接回祁門,用于茶籽培育和科學研究。
祁門縣是紅茶之鄉,祁門紅茶屬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之一,享譽中外。祁門櫧葉種是適制祁門紅茶的當家樹種,具有持嫩性強、產量高、抗寒性強等特點,是首批認定的國家級茶樹良種。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張必樺表示,航天育種主要是通過太空環境高真空、微重力、強輻射及其他因素的綜合作用,使植物種細胞內染色體等發生遺傳突變,返回地面后再從中篩選新種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種的作物育種新技術。祁門櫧葉種登上太空,標志著祁門紅茶正式步入一個全新的航天育種時代,必將有效提升祁門紅茶乃至徽茶的科技含量與競爭力。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通訊員 祁軒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