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封面新聞綜合報道 2月21日,網傳廣東佛山一家公司有三名員工因工作期間使用粵語進行交流,被公司罰款5000元,引發網友關注。
2月22日14時許,廣東省佛山市公安局禪城分局發布情況通報:
2月21日,網傳“廣東佛山一公司有員工因講粵語被罰款”的消息,引發網友熱議。公安機關高度重視,迅速對相關情況開展核查工作。
經查,網傳的消息為不實信息,系劉某杰(男,21歲,網傳涉事公司負責人)為吸引眼球、博取流量而編造并傳播。劉某杰的公司實際上只有其一人,沒有其他員工,不存在所謂員工因講粵語被罰款的情況。
目前,犯罪嫌疑人劉某杰因在多個網絡平臺散播不實信息,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嚴重擾亂網絡公共秩序,已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
警方提醒: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切莫以身試法!
此前報道
2月21日,網傳廣東佛山一家公司有三名員工因工作期間使用粵語進行交流,被公司罰款5000元,引發網友關注。
此外,另一則相關視頻顯示,公司一名高管在管理層群內表示,“講粵語是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尤其是何某某,身為主管犯這種低級錯誤,這次先罰款3000(元),如果再有下次的話就降職處理。”
網友發布的內部群聊記錄(視頻截圖)
據新京報報道,該公司管理人員何先生表示,處罰屬實,罰款所依據的政策于今年1月1日在該公司實施。“被罰的三名員工是因為多次在項目辯論賽中使用粵語。”
“三名同事因在公司的項目辯論賽中使用粵語而受到處罰,他們之前已多次忽視公司規定,屬于重復違規?!焙蜗壬榻B,在上述項目辯論賽中,聽眾并非都懂粵語,所以采取嚴厲的措施是必要的,“只要現場有一位不懂粵語的同事,大家都應該使用國語進行交流?!?/p>
微博藍V賬號“嶼旭置業×線索計劃”曾在2月16日發布一則通知稱,公司全體員工,包括管理層、正式員工、臨時工、實習生以及外包服務人員。所有員工在公司內部(包括面對面會議、電話會議、電子郵件通信、社交媒體平臺、內部通訊系統等)進行工作相關溝通時,必須使用普通話。
有網友認為,通過本土方言更能提高溝通效率,質疑公司在“變相罰款”。也有網友表示,對于一些聽不懂方言的同事,若其他同事用方言溝通,的確不益于工作交流。
對于網友的關注與批評,何先生認為,公司的制度是合理的,如果客戶要求使用粵語,員工并不會因此受到處罰,“員工在非工作時間,或在全是廣東人講粵語的團隊內,可以自由使用粵語,我們尊重每個人的語言權利。但對于這次違法罰款行為,我們向社會和員工道歉?!?/p>
據極目新聞報道,21日,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勞動保障監察執法中隊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也是剛收到消息,外勤人員已經前往涉事公司進行實地調查,目前暫未反饋調查結果。在公司內使用粵語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公司罰款是違規的。
另據九派新聞報道,禪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十分重視此事,勞動監察部門已介入調查,將進一步核查網絡傳言是否屬實。
上述工作人員表示,“第一,如果是因為員工講粵語被處罰,肯定違反勞動法律法規,我們查實后肯定第一時間進行責令整改和處罰;第二,今天(21日)下午去現場發現,注冊地沒有公司的招牌,只有一個保安且一問三不知,我們要進一步確認租賃場地是否就是這家公司;第三,我們已經聯系到老板,他正從外地趕回,我們會派專班對他進行調查核實?!?/p>
據新京報報道,北京市華城律師事務所律師甘仕榮表示,該公司的政策不違反勞動法的規定,而且該政策已向勞動者公示,公司有權利要求員工在工作時間用普通話交流。但如果員工違反上述規定,公司也沒有權利罰款,“公司可以對員工進行批評教育,或者以獎代罰,可以約定獎金規則;或者將上述規定寫進勞動合同中,如果員工屢次違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如果被罰款員工反對公司的舉措,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向勞動監察機構進行投訴舉報?!?/p>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