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湖南省郴州市快遞員劉志權因家中有急事向公司申請休假,公司營運部很快就安排其他快遞員代班。2022年9月底,郴州市快遞行業(yè)舉行第一屆第一次職工代表大會,通過了包含“制定快遞員申報、企業(yè)安排代班調休制度,保證快遞員每周至少休息1天”條款的行業(yè)集體合同。(4月11日《工人日報》)
國家郵政局數(shù)據(jù)顯示,當前全國快遞業(yè)日均攬收和投遞包裹量均超過了3億件。一件件快遞的背后,是數(shù)以百萬計快遞員緊張忙碌的身影。在價值實現(xiàn)路徑越來越多元化的當下,快遞員職業(yè)受到一些人的青睞;準入門檻不高、工作時間靈活、“干得越多掙得越多”,驅動著許多人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奔跑。
與快遞行業(yè)的狂飆相比,快遞員的勞動權益保護似乎“慢了一拍”。快遞員不是一個空洞、抽象的符號,而是生動、鮮活的個體;關心那些在風里雨里奔跑的人,“快遞員每周至少休息1天”可謂抓住了“七寸”——只有勞逸結合、張弛有度,才能讓勞動更加可持續(xù)。
不論是家中有事,還是身體疲憊需要休養(yǎng),抑或累積的壓力和負面情緒需要釋放和排解,快遞員并非永遠不知道疲倦的機器人,也不是沒有情緒情感的兵馬俑,更不是沒有被嵌入形形色色社會網(wǎng)絡的孤立原子和孤獨的魯濱遜。雖然快遞員并不缺乏對生活的熱愛與擔當,但他們也需要“溫柔相待”;雖然快遞員不怕“苦”,但他們也需要感受到關愛與呵護帶來的“甜”。
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幸福都是干出來的。在勞動者權益保護得到越來越多價值認同的當下,快遞員也不能成為被忽略和漠視的邊緣群體。讓快遞員休息休假的權利從“紙面”落實到“地面”,紓解快遞員幾乎全年無休、請假難等權利痛點,“快遞員每周至少休息1天”飽含制度善意和人文關懷。通過代班調休制度保障“每周至少休息1天”,不僅不會影響快遞效率,反而有助于快遞員輕裝上陣。
快遞行業(yè)本質上也是一個與人打交道的行業(yè),傳遞的不僅是商品與服務,也包括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關系。快遞員的身心狀態(tài),直接影響快遞服務的品質;快遞員也有“慢”下來的權利,休息休假有助于蓄能重新出發(fā)。做好快遞員的勞動權益保障,有助于提升快遞員群體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有助于增強對職業(yè)的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只有改善和優(yōu)化快遞員的生存狀態(tài),快遞員職業(yè)才會更有吸引力和競爭力,快遞員才會更有奔頭。
作者:楊朝清(2023年4月12日 新安晚報 2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