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給我用一下”,未經同意,室友一下子抽掉半袋紙巾;“吃啥呢,給我嘗嘗”,室友奪過面包扔回面包袋;“水讓我喝口”,室友搶走可樂喝掉半瓶……鏡頭前,一名學生模樣的主播在這一系列操作之下,一臉錯愕、眼神無助。(12月20日《法治日報》)
互聯網時代,一些短視頻拍攝者在流量驅使之下,設法博出位嘩眾取寵,不僅不罕見,還顯得十分普遍。但是,站到校園角度審視,把屬于暴力的行為娛樂化,亟待引起相關部門和全社會正視。
別小看一些校園暴力,只不過是小打小鬧,本質上也屬于“假戲”,但是,在“新型校園暴力搞笑”的詞條加持下,強大的搜索功能,竟然讓一些視頻的收藏量達到幾萬甚至數十萬,傳播范圍如此之廣、參與人數如此之多,豈能等閑視之?
值得一提的是,表面上,這些短視頻目的是娛樂,是賺取流量,然而由于一些視頻的拍攝者,想以此影射、批評一些亂用他人物品的同學,其中添加了強行甚至暴力成分,這更是讓視頻變了味,一定程度消解了“校園暴力”這個話題的嚴肅性。
近年來,無論是加強對未成年人保護,還是對網絡生態的凈化,都得到根本性重視,各項工作也在細化中走向落實。此背景下,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一些短視頻拍攝者如此別有用心地“劍走偏鋒”。
事實上,盡管這些暴力行為披上了娛樂的外衣,但已經有專家表達了擔憂,認為有些行為被搬到所謂的搞笑視頻中,被認為是在惡搞,而實際上此類行為真實地發生在校園中,錯誤的引導會產生示范效應,引發新的校園暴力,會導致施暴者不再有罪惡感,從而在實施校園暴力時沒有壓力,也容易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一些人對校園暴力的認知和態度,不再將其視為一項嚴重違反人道的事。
凡此種種,無論是社會個體還是相關職能監管部門,對于這種有毒的娛樂,都一定要堅決抵制。也只有全社會統一“零容忍”態度,嚴格網站與社交平臺上的內容管理審核,隨時關注網絡相關動態,對于意外情況及時發現處置,并在平時不斷設法把青少年從信息繭房解救出來,才能防止傳播范圍擴大。
作者:賀成(2022年12月21日 新安晚報 2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