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交通運輸部公布了《鐵路旅客運輸規程》(以下簡稱《客規》),并將于2023 年1 月1 日起施行。新《客規》修訂完善了兒童票銷售標準,實行車票實名制情況下未滿14 周歲或者未實行車票實名制情況下身高不足1.5米的兒童,應當隨同成年人旅客旅行。(11月17日北青網)
所謂兒童票,顧名思義就是社會對兒童參與社會生活的區別待遇,如乘坐交通工具、景區旅游享受免票或者半價優惠等等,是一種社會福利。按照社會的通行標準,0-14歲年齡階段的人稱之為兒童,這是兒童認定的唯一條件,高矮、胖瘦、男女以及健康與否,都與兒童的認定無關。
然而,一直以來,身高都是兒童票的主要標準,主要在于身高相對于核實年齡,更直觀更簡便,并且在很長時期內戶籍及身份證管理不健全,兒童一度普遍缺少身份證明。總的來說,身高標準能夠保證絕大多數適齡兒童福利的公平,但由于身高與兒童年齡并不是高度對應吻合,存在一些彈性誤差,特別是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兒童身體發育水平明顯提升,這使依據身高判斷的誤差更明顯,已然影響到了兒童福利和服務規則的公平。
因此,有關兒童票爭議近年來也成為熱點,呼吁兒童票“惟年齡”標準,保證公平。的確,“惟年齡”沒有誤差、更客觀,并且如今的戶籍與身份證管理制度更為成熟,兒童可以辦理身份證,網上購票還能通過實名制獲得身份、年齡認定,為兒童票“惟年齡”標準的實行創造條件。不過,兒童始終無法像成年人那樣使用身份證,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制約,所以,還需要保留無法證明年齡情況下,獲得公平福利的認定辦法,身高標準仍然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此次公布的《鐵路旅客運輸規程》,對兒童票實行“年齡+身高”的標準,是務實的選擇,互為補充,照顧到了實名制和非實名制購票兩種情形,既兼顧了公平,也保留了簡便。鐵路兒童票標準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應,航空、公交,乃至商業服務領域等制定兒童票規則可以借鑒,在保留身高標準直觀、簡便,利于操作的情況下,賦予兒童“年齡”查驗糾偏的權利,保證最普遍的公平。
作者:木須蟲(2022年11月18日 新安晚報 2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