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田徑協會11 月7 日發布的《全國田徑賽事管理辦法》(試行)指出,青少年田徑賽事應以促進青少年身心發展為前提,項目設置遵循青少年生理發展特點,為培養和發現青少年田徑后備人才提供平臺;鼓勵增加身體素質項目及適合青少年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形式多樣的賽事;禁止舉辦不符合青少年生長規律和特點的田徑賽事,如:超長距離、全程馬拉松。(11月7日中新網)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舉辦馬拉松比賽,參加馬拉松比賽的人也越來越多。一些人把“跑馬”當作自我挑戰,一些青少年及其家長,也把其視為培養和檢驗毅力的手段。
然而,諸多專業人士,包括運動和養生專家、醫生等認為,并非所有人都適合馬拉松運動,尤其是一些年齡偏大或過小以及平時身體素質較差的人,應慎重報名參加比賽,否則輕者會影響身體健康,重者會出現生命危險。中國田徑協會發布《全國田徑賽事管理辦法》,禁止舉辦青少年馬拉松賽事,其意義就在于此。
參加馬拉松比賽,選手平時應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就馬拉松的日常訓練而言,初學者一周要運動4 至5 天,其中每次包括1 小時的長跑,再逐漸增加強度,達到一周24 至32 公里的跑距,在此基礎上維持幾個月后,再進行21 周以上馬拉松訓練,才適合參加馬拉松比賽。
在這個過程中,身體的肌肉、骨骼、內臟都要承受巨大的沖擊力。未成年人的身體還在生長發育中,很多器官機能都沒有發育成熟,骨骼不夠強壯,可以適度運動來刺激生長發育,但不適合做長時間的高強度的劇烈運動。從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角度來說,更適合鍛煉調整能力、平衡能力,不適合耐力運動。強度大了不僅容易受傷,還有負面效果,可能會帶來終身遺憾。一般來說,長跑比賽都是有年齡要求的:全程馬拉松要求參與者的年齡在20 歲以上,半程馬拉松要求18 歲以上,10 公里跑要求16 歲以上,5 公里跑要求13 歲以上。
事實上,從科學角度而言,慢跑是健康的。鼓勵公眾慢跑鍛煉,不意味著鼓勵公眾跑42.195公里的馬拉松,更不用說鼓勵青少年跑馬拉松了。間歇跑步,確實可以刺激青少年心肺功能的發育;但不適宜的長跑比賽,就可能對身體有害。所以,青少年田徑賽事禁辦全程馬拉松,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關育兵(2022年11月8日 新安晚報 2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