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廈門一家科技公司在廁所隔間安裝監控。該公司工作人員回應,攝像頭是今年裝的,目的是為了監控員工吸煙。目前,廈門翔安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已實地介入調查。
奇葩管理,匪夷所思。該事件最受詬病和難以想象之處,是竟然把攝像頭裝到了廁所隔間這個絕對意義上的私密空間。網傳的監控視頻圖片實在“辣眼睛”,也刺痛了廣大職場人的神經。
《民法典》第1032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薄秱€人信息保護法》同時規定,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具有明確、合理的目的,采取對個人權益影響最小的方式,收集個人信息應當限于處理目的的最小范圍,最重要的是遵循知情同意和必要性原則。當事公司稱是為了控煙,但加裝煙感報警器、劃分吸煙區非吸煙區、加強對員工的防火意識培訓等,都是明顯更合理的方案,廁所隔間裝監控無疑是“下下策”,這種監管手段任性粗暴,涉嫌侵犯員工隱私,漠視員工的基本權益,傷害了勞動者感情,從網傳圖片來看,被拍的員工此前對攝像頭知情與否也存疑,倘若調查證實是偷拍,更可見公司管理層法律意識之淡薄程度。
從借助行為感知系統監測員工怠工情況、離職傾向,到用智能坐墊收集員工呼吸、坐姿等數據,到在工位裝“一對一”攝像頭,再到廁所隔間裝監控,這幾年,職場過度監管一再引起關注。平心而論,為了實現提升效率和防止泄密等目的,確保自身利益最大化,企業采用各種技術管理手段本身無可厚非。關鍵是無論何種監管,都必須以正當性和合理性為原則,包括裝攝像頭要做到員工知情同意,在合理范圍內安裝,個人信息在合理限度內收集,兼顧企業管理與員工個人信息保護、隱私權,不能隨意越界、侵犯員工權益,更不能無視法律規定。
技術上做到嚴密監管越來越便利,但倘若企業管理要以犧牲員工權益和尊嚴為代價,恐怕這樣的公司難以真正獲得認可,難以長久留住人才,反倒打擊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與之相反,不是整天想著監管員工,而是積極保障員工權益,提升員工干事成就感的企業,才能走得長遠。
江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