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梳理中國消費者協會歷年投訴數據發現,家電維修始終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之一,投訴內容包括“亂收費”“維修質量難保證”“旺季難預約”“夸大故障”“誘導維修”等。(9月17日《法治日報》)
我國是家用電器的消費大國,2021年全國家電行業全品類累計銷售額為7603億元,同比增長3.48%。如此巨大的市場保有量的存在,就決定了家電產品的服務有著重要的意義。
生活中,許多消費者為了避坑,往往會選擇廠家指定的售后維修服務點,因為根據相關規定,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對于所售產品承擔“修理、更換、退貨”的責任和義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三包”服務。可問題在于,售后維修作為如此重要的組成部分,卻沒有被廠商放在應有的位置。不少廠商出于成本考慮,將維修服務外包給第三方,卻沒有實現有效管理,導致忽悠消費者的案例時有發生。比如,前年央視3·15晚會就曝光了多家知名大品牌的售后服務不同程度存在小病大治、誤導推銷甚至有意破壞家電產品再維修等惡劣行為。多位業內人士提出,現在很多品牌在官網公布的維修點雖然明確標注了某電器公司,但實際上這些售后點的規模、實力參差不齊。
近年來,針對消費者詬病的“山寨維修”亂象,不少地方、行業協會等都出臺了新規,對家電維修提出新的要求。如重慶市家電聯合會牽頭起草的《重慶市家電維修業服務質量規范》,對從業企業資質、誠信、設備設施、管理人員、服務人員、培訓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服務要求。上海電子產品維修服務行業協會鼓勵行業企業間互相調劑服務人員和通用零配件,確保酷暑期間服務響應時間保持在 48 小時之內……這些舉措,對于遏制家電維修中的各種違規違法亂象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要徹底治理這一行業頑疾,除了呼吁企業珍惜羽毛,對指定維修點加強監管外,更需要管理部門從社會環境、管理體制、信用體系、從業者素質等多方面著手,對亂收費、過度維修等問題進行常態化治理,從根本上去除滋生亂象的土壤。總之,“山寨維修”已經到了膿包必須捅破的時候了,否則這一頑疾將大大損害中國家電產業的健康發展,影響行業向高端轉型。
作者:謝曉剛(2022年9月19日 新安晚報 2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