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購買精裝修新房,為啥還要額外加十幾萬元簽訂一份裝修合同?”近日,合肥市民梁女士向大皖新聞記者反映自己購買新房時遭遇簽訂“雙合同”。11月20日,大皖新聞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體驗發現,湖畔天樾小區置業顧問稱備案時該樓盤限價,沒辦法把全部裝修錢一起備案,只能額外再簽訂一個合同。
對此,律師稱,“雙合同”違反國家的強制性規定,屬于違法行為,不受法律保護,而且網簽備案價只顯示買房合同中的價格,日后發生糾紛難以維權,并建議消費者,合法合規的進行房地產交易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利益。
反映:購買精裝修新房被要求額外簽訂13萬元的裝修合同
“買的新房備案價格已經包含了精裝修費用,為什么又要額外再加十幾萬元簽一份裝修合同?”11月中旬,大皖新聞記者接到合肥市民梁女士投訴,其稱在合肥一家名叫湖畔天樾小區購房時遇到了糟心事。“他們售樓部都有備案總價,可實際賣的時候還要我們額外加錢。”
梁女士告訴大皖新聞記者,她和家人在合肥市八公山路與興楊路交口湖畔天樾營銷中心看中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房子。“小區售樓部張貼著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備案表,上面寫著我看中的那套房子總價為260萬元左右。”梁女士稱,260萬元的總價超過預算一點,但還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隨后繼續與置業顧問商談,并計算房屋貸款后的金額。
“當時我看置業顧問給我們算的是,除了這個總價260萬元的房款外,還要加收13萬元的裝修費,相當于總房價273多萬元,而且這13萬不能算在房貸中。”梁女士稱,自己還沒遇到買房還要額外再收錢的情況。
“置業顧問解釋稱是因為這個樓盤限價,備案精裝修價格2000塊錢是基礎裝修,另外加的價格是包括地暖、空調之類的。”梁女士表示,置業顧問稱這個裝修合同必須要簽訂的,是總房款的一部分,只不過是分開計算。
“我問他(置業顧問)可以不要這個升級的裝修嗎,他說不行,說是總房價分開算的,必須要簽兩個合同。”梁女士認為,這家小區在變相的超過備案價加錢,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體驗:置業顧問說兩份合同的價格在一起是房款總價
11月20日,大皖新聞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來到湖畔天樾營銷中心。售樓部現場確實張貼著待售房屋的備案價格,不少房屋貼著已售的標志。
一名置業顧問為大皖新聞記者計算了一套總面積為130平方米的精裝修房屋價格,顯示總價格為257萬元,隨后又算了一個13萬元的裝修價格,并告訴記者這套房的總價格為兩者加一起,價格為270萬元。
“因為限價的原因,備案只能備這么高,哪怕少一塊錢,合同都出不來。”這名置業顧問解釋,現在買房確實要簽兩份合同,一份是備案過的網簽合同,一份是精裝修合同,包含中央空調、地暖等在內。
“我們都是這么賣的,這就是合同的總價,只是分開算了而已,因為我們是精裝修,趕上限價沒辦法把13萬元的價格全部都算在(備案)里面。”這位置業顧問解釋,他們向有關部門備案的裝修價格為每平方米2000元,這只是基礎的裝修,不含新風系統等。
那么如果不要升級版的裝修,可以不簽裝修合同嗎?對此,置業顧問表示不行,“270萬元就是房屋的總價,只不過是分開算。”
11月21日,大皖新聞記者以記者身份采訪了該小區開發企業新港和昌湖畔天樾項目一名李姓負責人。其解釋稱,購房合同只簽訂一份,另一部分是精裝修升級改造合同。“就是在原來交付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與置業顧問所說不同的是,該負責人表示消費者可以選擇不要升級合同。“我去了解下是哪個置業顧問,來核實下情況。”李姓負責人說道。
律師:“雙合同”涉嫌違法,日后發生糾紛難以維權
記者了解到,從媒體報道來看,近年來,買房遭遇過“雙合同”以及因為“雙合同”引發糾紛的事情并不是少數。
“通常‘雙合同’的情況是,開發商按照政府限定價格申報預售證后,在實際銷售中,將房款拆分為房價和裝修價格。即使預售證審批的是附帶裝修的價格,開發商依然附加一份‘精裝修’合同,繼續提高售價。” 合肥市消費者維權律師服務團團員、安徽誠贏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萬亞波律師表示,“簽訂‘雙合同’涉嫌違反國家的強制性規定,屬于違法行為,不受法律保護。‘雙合同’對購房者來說很不公平,購房成本增加、可貸款金額減少,賣房時還將面臨補繳稅款等。而且網簽備案價只顯示買房合同中的價格,日后發生糾紛難以維權。同時也可能造成政府稅收減少,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萬亞波稱,買房時被要求必須簽訂“裝修合同”,涉嫌侵犯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和自由選擇權。另外,由于房屋網簽價格與實際成交價格存在價差,“雙合同”模式可能導致新房住宅房價官方數據失真,還會導致購房者變相提高了購房首付比例。
萬亞波提醒消費者,“雙合同”情況下,會盡量壓低購房合同價款、提高裝修合同價款,一旦出現逾期交樓、辦證或其他違約情形,按購房合同價款總價為基數計算違約金較低,開發商降低了其違約成本。購房人需要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相關損失等,只能依據購房合同上的金額進行主張。
“對消費者來說,合法合規的進行房地產交易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利益。當然,如果消費者不了解法律規定,已經簽訂了‘雙合同’并交款,可要求開發商退還‘裝修合同’約定的費用,如開發商拒絕,消費者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投訴或向法院起訴。”萬亞波說道。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