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雖然已經“立秋”,但仍未出伏,高溫依舊炙烤大地。環衛工、快遞員、鐵路和機場的工作人員等勞動者們,依然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在戶外的高溫下揮汗如雨,為的是將城市清潔干凈,將快遞及時送到千家萬戶,為人們的交通出行“保駕護航”。日前,大皖新聞記者走近部分戶外勞動者,記錄他們在高溫下的工作點滴。
大皖新聞訊 1982年出生的劉偉偉,是合肥客運段的一名列車長。11:46,列車抵達合肥站,第二天中午合肥站發車,在列車停留合肥的24小時中,劉偉偉和其他兩名乘務員變身“守車人”,對列車進行安全巡視和車內備品準備工作。記者日前來到合肥車輛段客車整備所,親身體驗了“守車人”高溫下的工作日常。
每兩個小時巡視一次
上午 10:30,合肥車輛段客車整備所地面上,停放著數輛休整待發的綠皮車,刺眼的陽光照射下,一股股熱浪從地面滾滾升起。記者跟隨劉偉偉走進正在進行整備作業的合肥至宿松K8451次列車,此時,車廂內溫度計顯示已高達42℃。
列車長劉偉偉檢查車窗氣密性
這趟列車中午11點要從庫內出發前往合肥站,等待發車。劉偉偉此刻正在進行列車出發前的最后檢車巡視,把所有的車內設備設施再檢查一遍,要求達到出庫標準才能發車。
車廂里沒有風,溫度仍在繼續緩慢上升,似乎要將體內的汗水全部都逼出來。 “夏天肯定很熱,但我們干活干得投入了,也習慣了。”劉偉偉的衣服后背已經潮濕,額頭上也滲出顆顆汗珠,他顧不上擦拭,仍在忙碌著。
記者了解到,列車入庫后,除了檢車作業一個多小時是通電狀態,其余都是斷電整修,車上空調等設備無法工作。特別在下午經過太陽炙烤后,鐵皮車廂如同“烤箱”,車廂內溫度高達40多℃,車上所有物品都燙手,連洗漱臺放出的水都是熱的。
這趟列車共有17個車廂,從頭到尾檢車一遍需要半個多小時。根據規定,每兩個小時就要巡視一次,停車的24小時內需要巡視12次,算下來一天要走10多公里。
車廂每個角落都不放過
劉偉偉告訴記者,守車員要進行備品和注意事項交接,督促保潔打掃衛生,遇到突發故障車輛檢修的應急情況,還需要協調更換車底, “換車底就要將車上所有可移動物品進行拆卸和重新安裝”。
頭一天中午起,劉偉偉帶領兩名乘務員開始了“守車”作業,等待檢修和保潔作業完成后,他們還要進行車門車窗的鎖閉和電器設備的檢查,從中午12點直到下午五六點全部待在車上。
“以前24小時守車人都要待在車上,今年執行封車看車制度,我們可以在檢查完畢后到間休室稍事休息,隨后每隔兩小時巡視一次,檢查車窗車門鎖閉情況和設備設施是否完好等。”劉偉偉說。
記者看到,餐車內工作人員正在備餐。劉偉偉告訴記者,守車員要提前把這趟列車需要的餐料下單給旅服車間進行準備,第二天上午,送餐員會將物料送到餐車,他們需要核對肉、蔬菜等菜品物料是否齊全、新鮮,是否符合要求,生產日期是不是當天等,以保證旅客吃到的都是新鮮可靠的餐食。除此之外,車上的日常消耗品也需要逐一清點和放置妥當,比如垃圾袋、紙杯、洗手液等。
夜晚,劉偉偉也要嚴格遵守每兩小時巡視一次的制度, “夜里拿手電筒和視頻記錄儀進行記錄巡視。”他告訴記者,反復仔細地檢查巡視,就是為了保障列車的安全。
以最佳的狀態迎接旅客
“守車工作是我們乘務工作的一部分。”劉偉偉說,在列車發車前,他們要保證車廂內干凈整潔,座椅套、臥具一塵不染,廁所、洗手臺也干凈無水漬。 “我們要讓列車以最佳的狀態迎接每位旅客,讓他們出行旅途感覺舒心。”劉偉偉說。
“現在高鐵普及,好像乘坐普速列車的人越來越少了。”當記者這樣說時,劉偉偉表示,事實上并不完全如此, “普速列車有自己的客戶群,雖然車速沒有高鐵動車快,但是它票價低,而且現在服務設備設施環境都好了,有了冷熱水供應,有空調,廁所也干凈整潔,除了速度慢點,乘坐舒適感已經大幅提高。”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通訊員 吳蓉 皮燕楠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