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年過九旬的陳宏勝老人,是一名部隊離休干部,住在合肥市三里庵街道竹蔭里社區,當年他也和楊云清一樣,參加了渡江戰役。
陳宏勝給孩子們講紅色故事。
1926 年,陳宏勝出生于巢縣陳泗灣的滁河邊。父母給他起名“宏勝”,希望他長大后像爺爺那樣做事情,能迎來宏大的勝利。陳宏勝的爺爺陳道元是革命先驅,中國共產黨早期地下工作者,后被叛徒出賣,英勇就義于南京雨花臺。
不負期望,長大后的陳宏勝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48 年,22 歲的陳宏勝胸佩大紅花,毅然走上了從軍之路,此后參加了很多次戰斗。
1949 年,陳宏勝在部隊當宣傳員,經過三個月的短暫休整訓練后,隊伍在一個黎明,伴隨著隆隆炮聲,追隨渡江大軍,打過了長江。“渡江戰役打得非常激烈,我們也犧牲了不少戰士啊。”陳宏勝多年后回憶此役仍懷傷感。
渡江戰役紀念館內雕塑:搶灘登陸。
不過,也正是渡江戰役血與火的考驗,淬煉了陳宏勝鋼鐵般的意志。1950 年,陳宏勝加入中國共產黨。當年,陳宏勝奉命帶領一支40人的隊伍在巢縣、無為、含山、和縣等地開展剿匪工作。
陳宏勝的印象中,當地的土匪頭子叫“何昌祥”,當時極其猖狂,趁著解放軍主力部隊渡江,竟然在后方四處劫掠。“我帶著40 多名戰士,不斷縮小包圍圈,把他們壓縮到龍華寺一帶,他們還剩二三十人。”陳宏勝和同志們一起埋伏,終于有一天,隱蔽在山坡下的陳宏勝看到土匪頭子正在山坡上觀察地形,兩人都發現了對方,但是對方動作慢了一拍,被陳宏勝打中腿,其他土匪匆忙將他拖走。“后來那一帶的土匪都四散逃命去了。”
那一回剿匪中,陳宏勝也險些犧牲,因為在帶頭沖鋒的過程中,一顆子彈擊中他的帽子,幸好,只是擦掉了一撮頭發,有驚無險!
劉繼芳 鄭婷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