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清明節快到了,89歲的合肥居民李德勤心中幾十年的記憶,又像春回大地一樣復蘇。1949年8月,解放軍南下路過城西橋一帶,進行了胡小莊剿匪戰,有11位解放軍戰士犧牲。當年16歲的李德勤親眼目睹了這場戰斗,此后幾十年,他的生活軌跡一直在這附近。說起這些先烈,盡管他們和李德勤沒有血緣關系,但是他們像親人一樣鐫刻在自己的記憶深處。李德勤希望有關部門能將“小鋪頭烈士墓”修葺成為一個教育廣場,將烈士的英勇事跡進行介紹,使得該場所成為群眾悼念烈士先輩的場所。
講述:16歲時親眼看到解放軍浴血奮戰剿土匪
今年已經89歲高齡的李德勤,住在合肥大鋪頭。這座墓距離他的家大約3公里,對于這座墓的來歷,老人一清二楚。
老人介紹,1949年8月份,解放軍某部路過合肥大蜀山,駐扎在大蜀山周邊地區。在一次剿滅當地土匪武裝的過程中,犧牲了數位解放軍。當年已經16歲的李德林,親眼目睹了這場戰斗。“我記得當時解放軍的一個師部還住在我們村莊(山根大郢),這場戰斗是怎么打的,我一清二楚。”李德勤告訴記者。
李德勤回憶,當時肥西城西橋往西一帶盤踞著一支自稱“九路軍”的土匪武裝。這支土匪武裝大概有三四十人,都是由肥西長安集一帶的地痞流氓組成的,“解放軍當時住在肥西縣山西鄉西陳大郢,土匪發現了解放軍駐地后,起了歪點子。”有一天,土匪武裝趁著天黑,就往肥西縣(山西鄉)的西陳大郢到解放軍駐地摸營,被解放軍發現后狼狽逃竄。“天要亮時,土匪被解放軍壓縮在肥西城西橋胡小莊。”
胡小莊是一個圩戶,比較富裕,易守難攻,房屋比較好,周圍蓋著炮樓,這幫土匪就選擇在這里負隅頑抗。雙方僵持了一天時間,眼看天色近晚,解放軍調來了大炮,轟隆轟隆幾聲,把這幫自稱“九路軍”的土匪灰飛煙滅,不過解放軍也有多人犧牲,就全部安葬在小鋪頭位置,這就是這座墓的由來。
“當時很多村民都在地里面收莊稼,割稻,胡小莊在戰斗中被摧毀,郢子燒著后,我們站在高處觀看,現在還能記得一清二楚,我對這個印象相當深。”當年已經16歲的李德勤對當時的事情記憶猶新。
淵源:多年來生活軌跡就在這附近
從李德勤山根大郢的家,到這座烈士墓約有三公里路,他經常路過這里。1955年李德勤參軍入伍,后參加工作,工作地點在大鋪頭,距離這里仍然很近。此后幾十年,他忙于自己的生活,這座墓漸漸淡出了記憶。
2007年一天早上,在大蜀山西擴公園晨練的李德勤,下意識拐了個彎兒,赫然發現這座烈士墓還在這里,埋藏在李德勤腦海深處的記憶一下復蘇了……
當時李德勤發現墓前面重新翻新的小墓碑,鐫刻上了烈士的姓名。看到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姓名,他一時有些激動。過幾天再去那里時,李德勤帶上紙筆,把烈士的姓名都記下來了。從那以后,李德勤有事沒事都到那里去轉轉。
探訪:烈士墓隱蔽于大蜀山西擴景觀帶中
3月29日上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與李德勤來到“小鋪頭烈士墓”前。車水馬龍的長江路輔道拐進去,步行數十米,就能看到一座隱蔽在大蜀山西擴景觀帶中的墓。時值萬物復蘇,地上的小草披上了綠裝,樹木長出了綠葉。
記者看到,一塊寫有“合肥市文物保護點”“小鋪頭烈士墓”石碑樹立在烈士墓前,落款是合肥市文物管理處二O一三年十月立。烈士墓前分立著四塊碑,分別鐫刻著四位烈士的名字和所在部隊番號,文字顯示,該碑為“1953年十月一日皖肥西縣優撫委員會立”,烈士墓碑上顯示四位烈士的名字為“皖北三分區戰士唐懷”,“皖北三分區戰士裴大華”,“皖北二團戰士王其運”,“皖北軍區班長朱殿魁”,每位烈士一個墓碑。
“小鋪頭烈士墓”呈圓形,有兩米多高,直徑大概十幾米,烈士墓上植被郁郁蔥蔥。記者繞著烈士墓走了兩圈,發現除了烈士墓的正面,周邊以及后側長滿了雜樹、雜枝,散落著碎磚塊,難以順利通行,圍著烈士墓砌成一圈的低矮圍墻多處已經開裂。
愿望:希望能把烈士墓修葺一新 供后代敬仰懷念
數十年風云變幻,墓中的其他烈士遺骨都被家人親屬遷回了老家,目前只有這四位烈士。作為一位退伍軍人,李德勤想為這四位烈士找到后人,給家人和長眠地下的烈士以一些安慰。采訪中,李德勤表示,雖然他在2010年前后,通過媒體曾經找到過其中三位烈士的后輩,但目前又失去了聯系。就此事,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近期咨詢了轄區蜀麓社區以及高新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尚沒有打聽到烈士親屬的聯系方式。
李德勤介紹,每年的清明、冬至,他會來到這里緬懷四位烈士。他希望政府部門能把烈士墓重新修一修,在烈士墓前修一條路,建個廣場并附上當年烈士參加戰斗的經歷,教育后人不忘烈士們的豐功偉績,讓更多的人來緬懷歷史。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也在此呼吁,若您是烈士的親屬后輩或者知曉烈士親屬后輩的消息,請撥打0551-62396200熱線與我們聯系。
部門:未來可能會將其遷到烈士陵園
3月29日,記者來到“小鋪頭烈士墓”所在的合肥高新區蜀麓社區服務中心以及高新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合肥高新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副主任余愛國和蜀麓中心社會事業部部長張嘯均表示,他們知道這座墓,“每年清明節,我們社區都會組織當地中小學生前往祭掃;建軍節也會組織退役軍人前往祭掃緬懷。”
而針對李德勤老人建議將此處修葺成一處小型愛國教育廣場的想法,二人均表示,這個事情存在著很多困難。
余愛國介紹,這個地方修建成一座小型廣場,除了經費問題難以解決外,還有一個程序性難題。“這個地方屬于農業用地,如果修建廣場和道路,需要對地面硬化,這樣一來屬于更改土地用途,需要協調多個部門進行審批手續,比較麻煩。”余愛國副主任表示,還有一個辦法可以考慮,那就是將這座四人烈士墓遷移到烈士陵園中,“遷移以后,后期也方便祭掃和管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許佳 趙明玉 攝影報道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