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三年時間,黃奶奶右側面部的一個小疙瘩長成蘋果大小的腫瘤,“吞”掉了小半張臉。日前,安醫大四附院創面修復與整形美容科,為96歲高齡的黃奶奶成功實施右側面部腫物切除手術。目前,黃奶奶恢復良好,家屬對手術效果非常滿意。
一不留神 小疙瘩變成大“蘋果”
3年前肥東的黃奶奶,右臉太陽穴位置長了個蠶豆大小的“疙瘩”,“不疼也不癢,對生活沒有影響,我們也沒有想到去醫院。”黃奶奶的家人介紹。
沒想到,這個“疙瘩”沉寂了一陣后,進入瘋長階段。1年多的時間,就長到了蘋果大小,直徑約7-8cm、高于皮膚5cm,腫物表面凹凸不平,中央處出現破潰、流膿。家人這才覺得不對勁,帶黃奶奶到當地醫院檢查。檢查后才發現,這個大“蘋果”竟然是惡性腫瘤——鱗狀細胞癌,如果不及時治療,不但面容損毀,還可能危及生命。
然而,黃奶奶的求醫路卻格外坎坷,輾轉幾家醫院,來到安醫大四附院創面修復與整形美容科。
手術風險高,切除巨型包塊
“患者包塊所在位置特殊,緊貼面神經、血管以及其他組織,術中稍有差池,將導致患者面癱。手術難度大,如何巧妙避開面神經、血管及周圍組織;再加上患者高齡,有腦梗史……這些難題極大考驗術者的解剖能力、手術能力和應變能力等。” 創面修復與整形美容科主任方林森謹慎評估。
經過與患者及其家屬的充分溝通,該科專家團隊為黃奶奶確定了治療方案——為患者行右面部皮膚腫物切除術,并取下右上臂皮片,移植到右面部,將“挖出的大坑”填上。“通過手術治療,可以終止惡性腫瘤的進展,同時自體右上臂皮片的移植修復快速恢復右面部的外形,促進黃奶奶的術后康復。”方林森說道。
3月29日,經過細致、周密的準備,方林森帶領醫師汪垠共同進行了手術。在麻醉科主任王純輝與手術室團隊的密切配合下,經過近 2個小時的努力,順利為黃奶奶完成了手術。據了解,目前老人病情穩定,恢復良好。
老年人的小問題別大意
“這幾年,我們接診了不少大量高齡和伴有心肺肝腎功能不全、糖尿病、腦梗后、心臟支架植入后、腎衰的面部腫瘤患者。”方林森介紹。
方林森提醒,鱗狀細胞癌好發于中老年人。紫外線、放射線照射、化學致癌物、病毒感染、慢性皮膚病等都是致癌因素。如果發現皮膚鼓起、破潰、疼痛等,一定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如若發展到晚期,治療難度與成本都會大大增加。
付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