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8 月底,合肥市民可在濱湖體驗無人駕駛;位于包河區的合肥5G 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將于明年建成;作為合肥、杭州兩地共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標桿引領性項目——位于包河區卓越生態城的合杭夢想小鎮將正式開園。
近年來,包河區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城市管理、生態環保等領域探索出不少新路,勇于創新的包河人正不斷追求先進,將全方位深層次對標對表長三角先發地區,通過推動高質量發展,力爭在全省率先建成現代化中心城區。
產業空間:打造長三角科創策源地
一場“5G 智能網聯”風暴正席卷包河。日前,《合肥(包河)智能網聯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方案》正式發布,包河區將在未來兩年建設5G 智能網聯汽車公開道路示范區、合肥港智能化改造、智能網聯汽車大數據云計算平臺、新能源充電樁等7 大項目,投資總規模近45 億。下一步,包河區將融合運用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核心技術,通過基礎設施建設、5G 配套改造、大數據平臺搭建、場景示范應用等全面部署,構建“一場一線一園一中心”的產業承載地,最終形成合肥市5G智能網聯示范區。
去年12 月,帶有“余杭基因”的夢想小鎮模式輸入合肥、牽手包河,以濱湖卓越生態城為依托,充分發揮杭州創新創業活力和產業化優勢,合肥科教資源和科創平臺優勢,復制夢想小鎮模式,推動合杭兩地資源互通、產業互補、協同發展。8 月底,小鎮的啟動區和主平臺——合杭夢想小鎮產業創新中心將正式開園和掛牌。
而合杭小鎮所處的濱湖卓越城被譽為未來都市科技港。2016 年底,濱湖卓越城14.6 平方公里的概念規劃啟動,旨在打造環巢湖科創走廊的核心區和引爆點,隨后以包河經開區為主體,濱湖卓越城、淝河片區、駱崗公園為“三翼”的產業空間平臺格局,成為包河城市空間發展核心板塊,將作為包河區探索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樣板和示范,其產業定位和發展模式將引領和帶動全區乃至合肥市高質量發展。
2020 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包河區將以強化高端產業引領,科技產業瞄準高端裝備、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命健康等重點領域,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打造長三角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全國知名的金融科創城,力爭金融業增加值突破170億元、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20%以上。
生態空間:樹立生態宜居城市標桿
2019 年4 月,駱崗中央公園片區發展為全省矚目,定位“安徽之窗、省會之心、城市之肺”,迎來時代的眷顧。圍繞保障駱崗中央公園項目落地,包河上下樹牢大局意識,涉及該區兩大街道的征遷任務已基本完成。
大湖生態、濕地森林、草原花海、特色小鎮……作為合肥市的臨湖城區,擁有16.8 公里黃金湖岸線的包河區,優美景觀次第展開,成為“大湖名城”的靚麗名片。坐擁“一湖十河”,水是包河最靈動的韻腳,更是生態環保不可推卸的重任。據了解,該區范圍內納入區級“河(湖)長制”管理的主要河湖為南淝河、十五里河、塘西河、派河、徐河、許小河、關鎮河、圩西河、丙子河、包河等十條主要河流,以及轄區范圍內70 平方公里的巢湖水域,河道總長97 公里,岸線總長174公里。
據包河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該區全面推進“一河一策”實施方案,扎實開展“十河清青”專項整治行動”,區域內“一湖十河”主要水質指標逐漸好轉,全區水環境質量大幅提升。
生態環境日益向好,人居環境不斷優化。今年,包河區持續實施濱湖引領、中部騰飛、老城復興、鄉村振興四大空間戰略,“老城復興”堅持綜合整治、片區改造、空間整合“三措并舉”,修補城市建筑風貌,完善綜合服務配套,喚醒城市文化精神。合柴·1972 文創園、罍街公園、光影·會客廳、鄰里坊等項目建成開放,老城獨特魅力和現代生機全面彰顯。“鄉村振興”圩美·磨灘項目開工建設,致力打造具有安徽本土特色的新型鄉村建設樣板。一個“更有活力、更具魅力、更加宜居”的城市空間新藍圖已經勾勒出來。
生活空間:構建社區15分鐘服務圈
“社區離我家很近,我幾乎每天都約上老朋友們來這里打牌、看書、做手工,午餐在社區食堂就能解決。”家住包河區萬年埠街道的張奶奶說。她所說的萬年埠街道云華睦鄰中心自2018 年建成使用,兼具健康養老、居民食堂、文化娛樂、社會組織孵化等功能,服務覆蓋人群約2 萬人,儼然成為包河新建城區“兩級中心”的一個標準化“樣板間”。
近年來,包河區借鑒發達國家城市管理經驗,不斷創新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在全省首設社區“兩級中心”模式,著力打造15分鐘生活圈,切實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社區“兩級中心”模式,包括社區中心和睦鄰中心,“社區中心”采取集中布置模式,配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等基本公共服務配套、社區便民商業配套以及交通設施、綠地廣場、幼兒園等;“睦鄰中心”,按照就近便民的原則,配置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便民設施以及綠地廣場、兒童游樂場。
2019 年,包河區社區“兩級中心”模式被確認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今年,包河將對標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指引,探索建立社會治理創新包河模式。全面推行“大共治”,建設“全要素網格”,探索打造基于5G 物聯的城市最強“大腦”。同時,以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為統領,推動社區服務“兩級網絡”建設,滾動實施社區兩級中心18個。
包河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社會治理的進步必將給居民帶來全新的居住與生活體驗,幸福感與獲得感也必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李多慶 包育曉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