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最近,一檔名叫《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綜藝節目火了起來。幾十個娛樂圈已經很紅的“姐姐”,通過在舞臺上唱跳演,來展示不一樣的自己。值得一提的是,節目里的這些“姐姐”中有上了年紀的,但絲毫不影響她們在舞臺上盡情釋放,讓人覺得活力四射,光鮮亮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也有很多深藏不露的 “老姐姐”,她們在唱跳方面有自己的拿手絕活,把她們請到舞臺上,也能呈現出一場好節目……
組建模特隊,展現優雅自信
手持紙傘,略施粉黛……在合肥北一環南國花園小區的中心湖邊,一 群氣質 “姐姐”亭亭走來,她們是紅豆模特隊的模特,平均年齡超56歲。 在模特隊里,最出挑的要屬張萍。雖然已經61歲,但她渾身散發出 的自信和氣質,完全讓人看不出她的真實年齡。張萍告訴記者,退休后, 她一下子從忙碌的工作中脫身,整天 “無所事事”,感覺特別無聊。在小區 散步時,她發現很多同齡人也有相同的感受。
這時,年輕時的夢想喚起了張萍成立模特隊的想法“。小時候就很愛美, 老了也要美美的。”于是張萍拉起一隊 “人馬”,成立模特隊,起初只有三五人, 現在已經發展到幾十人,既豐富了晚年生活,也給很多退休老人帶來愉悅。
“挺胸、收腹,跟著節奏踩點,眼神不要飄……”在自己 “學有所成”后, 張萍開始指導隊員們。這些訓練看似枯燥,但經過日復一日的訓練,隊員 們腰挺拔了,脖子不痛了,儀態更好了。輕盈的步伐、曼妙的身姿,一顰一 笑間都透出優雅自信。
在日常訓練中,張萍特別喜歡展現傳統旗袍之美。模特隊有好幾 種旗袍,每種都能展現不一樣的美,比如黑白色的很能展示東方女性 的美麗,既端莊又不失風韻,既得體又獨具風情。訓練時,張萍和伙伴 們“秒變”少女,舞步輕盈,大家興致上來還會高歌一曲。公益表演、拍短 視頻……張萍和伙伴們在不同平臺、不同場合,展示她們美的一面。
“誰說上了年紀就是 ‘老胳膊老腿’?我們也積極向上、熱愛生活。” 張萍自信地說。
演出獲榮譽,風采不減當年
每天早上8點左右,合肥亳州路街道暢園社區三樓,總會傳來悠揚的 琴聲。活動室里,一位“姐姐”正在做身體拉伸。她就是暢響藝術團的骨 干成員劉萍。
隨著藝術團隊員們陸續到來,活動室里熱鬧起來。她們有的一邊拉 伸韌帶一邊吊嗓子,有的對著鏡子化著妝,有的從容地練習模特走步。雖然青春不再,但風采不減當年。訓練進入“正題”后,活動室里更熱鬧了。 有笛聲悠揚,有歌聲嘹亮,有舞蹈翩翩……藝術團的隊員們都鉚足了勁, 展示著對美好生活的贊美。
這份和諧美好,是社區老年人生活中最亮麗的色彩,而這離不開劉萍的努力。50多歲的劉萍是一位能歌善舞、精通樂器的“姐姐”。更重要的是,她還有一副熱心腸,免費教社區其他老人唱歌跳舞,讓很多閑在家里 的老人生活變得豐富有趣。
劉萍參與編排的舞蹈節目屢次斬獲榮譽,《一枝美麗的蘆花》《邊疆處 處賽江南》等節目受邀在電視臺表演,并作為重點節目播出。在社區舉辦 的合唱比賽上獲獎,上社區春晚……這些都成了劉萍她們難忘的經歷。
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對劉萍來說,團隊的付出是值得開心 的。她經常對隊友們說:“能歌善舞是對自己的一個提升,瞧我現在這狀態,多好。我們一定要尋求精神上的滿足,不能因為年齡原因就沒有 了追求……”
重返圓舞場,做個有趣的人
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從小受在文工團工作的姐姐影響,迷上了歌 舞……家住合肥航鑫家苑小區的牛和菊今年57歲,也是一位了不得的 “姐姐”“。我從小就是個活躍分子,喜歡唱啊跳啊。”牛和菊告訴記者,從小 跟著姐姐,央求她教自己一些唱歌、跳舞甚至表演的技巧。
“我還是比較聰明的吧,當年也學會了一些。”牛和菊說,遺憾的是,長大參加工作,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很多愛好不得不先暫時放下。到了 40多歲,身體變得不那么爽快。在同事提醒下,牛和菊決定重返“圓舞 場”“,當時學跳舞,主要是想增強體質。”
由于有舞蹈相關的經歷,加上十分喜歡跳舞,牛和菊就這樣跳了10多年。退休后仍然堅持著,且發展了不少“迷妹”。最開始,牛和菊與姐妹們小范圍交流,后來開始帶“大隊伍”。轄區丁香社區得知她們 自發的文化活動,專門為她們提供了跳舞場所,并鼓勵她們參加各種比賽。
牛和菊她們跳的主要是民族舞,很多姿勢都是她自創或根據現有的一些舞蹈改編而來。其中,牛和菊作為領舞的《九兒》曾獲得舞蹈家金星的贊賞,讓她和姐妹們深受鼓舞。
“隊員們很多沒有舞蹈基礎,教起來特別累。”牛和菊說,教學的時候 要大聲喊,所以現在自己的嗓子出了點問題,高音唱不上去,但她還是經常哼一些歌曲,有時興致來了也會唱唱《沙家浜》,“唱唱跳跳,不要太頹廢,做個有趣的人吧。”
底子藏不住,教姐妹們跳舞
“一、二、三、四……”入夜后,在合肥當代MOMA小區附近一個小廣 場上,65歲的陳海玲喊著節拍,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指導著剛加入她舞蹈隊的成員,全情投入。
專業、熱情……這是陳海玲給隊員們留下的印象。記者了解到,這位 至今身體仍十分靈活的 “姐姐”,著實有些深藏不露,因為她有專業的舞蹈 底子。來合肥帶孫子之前,陳海玲一直住在巢湖。“到了合肥,說實話,文 化活動有點少,沒什么有意義的事情可以打發時間。”陳海玲說,和幾個鄰 居一合計,決定組一支舞蹈隊,鍛煉鍛煉身體,愉悅愉悅心情。
“她的一招一式都透露著專業范兒。”一名隊員說,陳海玲教學很仔 細,隊員都很容易上手,所以大家都推薦陳海玲當隊長。 原來,陳海玲是有舞蹈基礎的,年輕時是文藝隊的一員,唱歌、跳舞、 戲劇都曾學過一段時間。雖然后來脫離“藝術圈”很長時間,但很多專業 知識還在她的腦海里。在巢湖退休后,她也跳過很長時間的舞。
“我們舞蹈隊組建不到一個月,吸引了 20多個人,大家在一起跳舞很開心。”陳海 玲說,很多隊員都是偶然看到她和姐妹們在跳,覺得好玩就加入進來,“能給更多人帶來快樂,我自己也蠻開心的。”
劉泉 余亞明 張家慧 周曉星 陳金秀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吉祥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