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刷屏一點也不奇怪,這檔綜藝沒播之前已經是萬眾矚目。
論起上半年熱詞,“姐姐”應該是其中一個,劉敏濤因為表情管理失控莫名其妙地火了一把,大家都說,應該送她去“乘風破浪的姐姐”。并不是她的年齡讓她成為“姐姐”,而是她那種三分譏笑三分涼薄四分漫不經心的表情讓她“姐味”十足,那么,我們不免要掰扯掰扯,所謂的“姐味”到底是什么?
曾經,姐姐是個溫暖里帶著點凄涼感的詞,像張楚的歌詞:“牽著我的手,你不用害怕,姐姐我看見你眼里的淚水。”又像海子的詩句:“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她們是個面目模糊的群體,有時被犧牲,有時被緬懷,負責安慰與被安慰,不怎么具有個人魅力,更有魅力的,是各種各樣的妹子。張藝謀的《十面埋伏》里,章子怡演的那個花魁干脆就叫做“小妹”,明顯,“小妹”能夠引起的遐想遠比“姐姐”要多得多。
所以,女人一旦到了人家不得不喊你姐的年齡,心理上會有一個很艱難的適應期,一方面不甘心退出江湖,另一方面,想不通自己憑什么退出江湖,明明你比年輕時更有閱歷見識也更知道自己的光芒之所在,為什么這些統統一文不值,只有“溫良恭儉讓”變成“姐姐”的核心價值了呢?
劉敏濤
我們過去的審美,是在男性凝視的框架下,女性價值被限定為配偶價值,所有審美,都圍繞著她們是不是一個合格的“配偶”而來。生殖能力自然排序第一,導致審美上的“戀幼”傾向,年輕成為最大的本錢,“姐姐”們要想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要用各種辦法讓自己看上去很年輕。
但隨著大量女繼承人出現,女性獲得的社會資源相應增多,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人而不是配偶行走世間,她們作為配偶之外的價值開始呈現。男性也許依然在爭取自己詮釋女性的權力,女性自身已經不買賬,那么,重新定義姐姐,就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檔綜藝當然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但它是一種切口,也是一種參考,它可以通過非常具體的形象,讓我們了解,新一代姐姐長啥樣。
與清純無辜乖巧期待被書寫的“小妹”不同,“這些“乘風破浪的姐姐”,哪一個不是幾經殺伐身后風煙萬里?她們的眼神里沒有那種小白兔似的羞怯的好奇,更多一種淡定,一點混不吝,她們知道自己擁有什么,也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么。
她們有自信。寧靜一出場就說:“還要介紹我是誰?那我這幾十年白干了,都不知道我是誰!”; 伊能靜要爭取C位:“我出道36年,出過很多專輯,我不能說我就來隨便玩玩,那么我對不起買我專輯的人”;張雨綺:“基本上沒覺得自己有什么職業上的低谷時期,一直挺紅的,你有什么質疑我的點嗎?”
張雨綺
可以說是很囂張了,但也很爽不是嗎?吾鄉否定兩類人,分別是“仰臉女人低頭漢”,認為前者太傲慢,而后者呢?一個大男人總低著頭,一定是有心計。女人常常需要靠低頭才能獲得她們想要的東西,《傾城之戀》里范柳原一眼看透白流蘇,說,你的特長是低頭。
如果能夠抬起頭,誰愿意老低著頭?低頭還不是因為一無所有?曾經女人即便擁有能力才華與財富,卻還是要由男性來裁定價值,她仍然不能抬起頭來。仍然要按照男性的要求,扮演另外一個自己。看到女人不憚于揚眉,說明時代真的變了。
其次是有主意。有人說,“乘風破浪的姐姐”應該叫做“興風作浪的姑奶奶”,這種說法,也是男性凝視的產物了。更合適的說法是,這些“姐姐”的確不是那么容易被擺布的。
伊能靜拒絕配合節目組,問,你們能不能配合我一下?節目組不給她們彩排的時間,萬茜感覺唱得不好,就停下來重來。她們不會像初出道的新人那么逆來順受,惶惶恐恐地接受各種不靠譜的安排,姐姐們內心篤定,游刃有余,規則不合理?那就重新設定一個好了。
當然,自信與主意,都來自于實力。尚未出道的美少女,彼此間對對方的過去知之甚少,對對方將來一無所知,姐姐們可是互相都知根知底,有實力的人,會得到更多尊重。
比如萬茜,不是頂流,是不是一線也很難說,她的演技有目共睹,只是在娛樂圈,不擅長炒作的人難免寂寞。圈內的專業人士,對于彼此的實力更加清楚,在節目里你會看到,不少女星對萬茜表達愛慕之意,這是對專業能力的尊重,娛樂圈也有不完全名利場的一面。
萬茜
還有陳松伶,她當年身上最為顯著的標簽是清純,骨架纖細,短發利落,從眼神到骨子里的清純,沒有人能夠復制。時光荏苒,重新出現在觀眾面前的她,相貌變化很大,剛出現時確實會帶來一點點幻滅感,但是,很快,當她第一個站到舞臺上,認真地展現出她的專業功力時,你會覺得,她骨子里的純粹沒有變,她還是當年的那個她。
應該說,姐姐們比“小妹”擁有得更多,但擁有太多,也是一種負累,會讓人托大自矜,不愿意嘗試新鮮事物,乃至顯得油膩。這些姐姐最可愛的地方,在于她們還有韌性,盡管心理上對被“不知道是什么人”評判自己很抗拒,但是她們也愿意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尋找更多機會,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站得起來低得下去,這種柔韌,似乎是女性獨特的優勢。
總之,“姐姐”這個稱呼,不再只是對于年齡的標記,它還意味著更加豐富有趣和獨立的靈魂,縱然容顏在歲月中磨損,依然能夠閃閃發光。現實中,這樣的靈魂越來越多,就會期望被展示被代表,這是“乘風破浪的姐姐”應運而出的基礎。它清晰地展現,三十+依然可以很美,依然具有更多的可能性,這種展示,讓姐姐們得到鼓舞,也讓妹妹對歲月無懼。
作者 閆紅 (未經大皖和作者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