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用幸福的教育培養幸福的人,讓學校成為師生幸福的家園。”在合肥市元一名城小學,溫馨素雅的“心靈氧吧”心理咨詢室,常年由五名老師輪流值班接受咨詢,有記錄,有跟進,并與班主任齊抓共建。抗“疫”心靈守護,入學教育,畢業班心理團輔教育等活動常規開展,并已成為學校特色,織密學生健康幸福成長保護網,呵護向陽花開,引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品質內涵發展。
抗“疫”有我心靈護航
綠草茵茵,最美四月天。孩子們親手繪制一個盾牌,寫上自己的各種情緒,并涂上不同的顏色,一一向老師展示。在合肥市元一名城小學(以下稱元小)的首個復學日,孩子們的“開學第一課”是心理游戲課。“同學們將疫情期間的感受填寫在屬于自己的魔力盾牌上,釋放心理壓力,減緩開學焦慮,實現家庭到學校生活的有效過渡和銜接。”國家注冊三級心理咨詢師、學校心理工作室教師、大隊輔導員程娜老師欣喜地說,從家長和孩子的反饋來看,效果很好。
“抗‘疫’延學期間,學校特別重視心理健康輔導工作,做好心靈護航。”程娜介紹,按照返校計劃,學校以“心理復學”作為重點,設置了開學第一課。而此前,學校已第一時間成立了心理工作群,安排三名心理老師值班,網絡、電話接受咨詢。老師們將共性問題總結之后,統一推送應對策略;針對個例,老師一對一輔導,持續跟蹤回訪,形成個案。
走近孩子,走入孩子的心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望聞問切”,起到實效,平日與孩子們相處最多的班主任,發揮著關鍵作用。“我們成立了班主任輔導群,對班主任進行專門的培訓,并組織(線上)互相交流。”程娜表示,老師們學以致用,或在班級群里每日發送心理健康知識和視頻,或隔著屏幕做互動心理小游戲,或邀請家長志愿者,參與到親子交流共建,合力引導居家學習宅而不慌,有張有弛,事倍功半。
成長有我幸福護守
“上課不能吃零食。”“學習和生活要更加規律了。”……現在,元小每日的課前5-10 分鐘,是孩子們的“吐槽”時間、分享時間,更是勵志時間。“學會和不同的角色對話,學會接受壞的情緒,就是一種成長。”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心理輔導教師、語文教師侯晨敏介紹,喜聞樂見的游戲方式比單純的談話形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返校后,這一環節也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規。
同時,學校的班會課也發揮了教育主陣地作用。“長時間的居家學習,開學后的孩子們,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懶散、疲憊。”侯晨敏說,直面焦慮、給自己賦能,科學睡眠、給大腦充充電,適當運動、給健康加加油等主題走入班會課,孩子們循序漸進,找到了在校狀態,找回了學習的感覺。
“我要去看看小兔子,不知道她長胖了沒有?”開學后,孩子們欣欣然奔跑到“晴耕雨讀”勞動基地,和久違的動植物朋友見面打招呼。現在,這里綠油油的蔬菜,活蹦亂跳的萌寵,都是孩子們辛勤勞作的成果。“每個班級都有責任田,有勞動微課程,從教授方法到實踐操作,再到制作思維導圖、撰寫小論文均由學生完成。”程娜老師驕傲地告訴記者,這里不僅是政治教育、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的課堂,更是勞動教育的課堂,舒緩心理的焦慮,收獲成長的喜悅。
張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趙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