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的,我以為如此驕傲的陳建斌,該在票房上翻個身了,實際上幾天下來的成績確實快翻了《一個勺子》的倍,也就是都快兩個勺子了,然而從《第十一回》的陣容來說,這個翻身還是360°的翻,又趴著了,起碼來的這些演員,又得收個友情價了,不然估計還是掙不到什么錢。我這操心的命。
張子楓那年不是剛要把她哥帶走,今年又要把他弟弟送走,這故事節(jié)奏,儼然被定義為演技派的張子楓接下來還是得問你:
好姑娘是不是應(yīng)該這樣笑?
基本上你能想到這個故事的所有感情勁爆點,也就是說,什么時候你可以準備好鼻子一酸,什么時候你該知道姐姐最終會成為一個為了弟弟放棄一些東西的好姐姐,這是有節(jié)奏的,踩得還挺準。因為你知道會是這樣,評價這個電影和評價那部《前程似錦的女孩》一樣,很艱難。
很多人會不滿兩部電影的結(jié)尾,會義憤填膺,一個姑娘維護自我和正義,成本太高了,最后不是妥協(xié)就是犧牲,憑什么;另外一些人呢,則完全放棄了思考,沉浸在導(dǎo)演炮制的故事里隨時準備純情的感動。的確,《我的姐姐》其實起跑的時候是攜帶了某種武器的,身邊的那些人將賦予她這些能量。
能量源首先是親爹媽確實讓她假扮教不好的殘疾人,這個得讓弗洛伊德老師來解讀一下童年陰影的面積;然后另一塊陰影面積則來自姑媽家,也就是女主的那句重要臺詞“讓表哥當(dāng)沙包,讓姑父看洗澡”,這個還是得讓弗洛伊德老師再計算一下陰影面積;還沒完,當(dāng)父母離世后自己繼承的房子將像“流浪地球”一樣成為中國家庭的核心問題,譬如那個一直惦記著房款的肖央;當(dāng)然還有,就是一個家境不錯的媽寶所暗示的階層分化,對一個不愿意放棄自我的姑娘帶來的困惑。
張子楓活下來真不容易。
張子楓還要去北京。
張子楓應(yīng)該成為榜樣嗎?
然而,一切都沒有被展開,一切都點到即止,這是復(fù)雜的默契,牽扯到龍標和導(dǎo)演,導(dǎo)演和觀眾,觀眾和觀眾。每個人都很不同嘛,況且,真讓張子楓把弟弟送人了,這個價值觀的選擇——雖然從姐姐的角度說無可厚非,但是可能會影響公映——但我覺得,血濃于水,可以補拍一個多年之后衣錦還鄉(xiāng)的姐姐,還是回來找到了弟弟,從此姐弟情深似海再也沒法分離。
姐姐不能像姑姑,這是自愛和無私的區(qū)別,姐姐最大的反抗也是對姑姑。在普通的日子里,過于無私就是自私,過于無私的愛很有可能不是真愛,因為你很難想象一個人如果不愛自己,他怎么去愛別人。實際上在電影里,塑造出來的姑姑的一家人都是負面的。當(dāng)姐姐和盤托出一切心里話的時候,姑姑哭著打了一下癱瘓的姑父而已,這是不值一提的小細節(jié),但絕對是導(dǎo)演希望給到觀眾的一次確信。
《我的姐姐》是打折的。確實,被傷害的姐姐憑什么不能追求自我,一定要在一種文化語境里最終委屈自己,就因為弟弟賣了萌,這個確實有點那什么,尤其是整個家庭和社會(感情、工作)似乎都對姐姐不太友好的時候。然而姐姐還是以少女之軀大徹大悟,毅然選擇了親弟弟,她激動地,甚至忘了丟給收養(yǎng)家庭的銀行卡。
又說到《前程似錦的女孩》,結(jié)尾太灰暗不行,《我的姐姐》這樣結(jié)尾太偉大也不行。
那么怎么樣才行呢,可能是像《水果硬糖》那樣才行。網(wǎng)友意見很大。
所以還是要多拍這樣題材的電影才行,這樣一直洗禮下去,最終實現(xiàn)你做張子楓的角色也行,不做張子楓的角色也行,本來張子楓的這個姐姐就不是標準。因為面對一道選擇題,到最后你也不能草率地說,這個姐姐的決定是背叛了自我,真正實現(xiàn)了自我,還是自以為實現(xiàn)了自我。從這個角度說,這個電影確實是,高開低走,流于表面。(蔣楠楠)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